高中文言文常用虚词(2)

时间:2021-08-31

  二、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

  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