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文言文名句(2)

时间:2021-08-31

  (译文: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4、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文: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6、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文: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3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40、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文: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文: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4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文: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龋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文: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文: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4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文: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0、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文: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文: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文: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译文: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文: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文: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5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5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文: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6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文: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6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文: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