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史》的原文及译文解析(2)

时间:2021-08-31

  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斋集》。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注] 金,朝代名,曾建都汴京。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B.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C.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D.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5.根据《金版教程》P135-137附录的文化常识,请你判定下列文化常识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B.讳称:古人对“死”的别称,它根据不同身份有不同的说法。如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可称为薨、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父母之死可称为见背、孤露、弃养等;佛道徒之死可称为涅磐、圆寂、仙游等。而一般人的死可称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等。

  C.劓刑:为古代刑罚之一,意为割鼻子。古代刑罚有多种,如在额颊上刺字涂墨叫“墨刑”,将人的脚砍掉称为“刖刑”,把人的膝盖骨剔去叫“膑刑”,从腰部斩断称为“大辟”,被 “五马分尸”的商鞅受的是“车裂”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