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吊古战场文》的阅读及翻译赏析(4)

时间:2021-08-31

【解析】

  背景:唐玄宗好大喜功,轻启战端,连年征战,以致民不聊生。

  对古战场环境的描写:荒凉肃杀的景色 (实景)

  1. 平旷的沙漠无边无际,看不到人影 (环境)

  2. 河水像带子般环绕;群山起伏,纵横交错 (环境)

  3. 一片阴暗愁惨,风声凄厉,白日昏暗,寒气凛冽如同降霜的早晨 (天气)

  4. 飞蓬根断,野草叶枯 (植物)

  5. 鸟儿高飞,不肯著地;野兽奔跑,孤单失群 (动物)

  悲伤;感慨战争从古至今不断发生,以致死伤无数

  突出战争之可怕,使人们讨厌战争

  铺写士兵生活的苦况:

  1.连年征战,居无定所,长期露宿山野;2.生活艰苦,晨早放牧,晚渡冰河;3.归家无期;4.时刻身处险地;5.心中郁结无人倾诉。

  战祸连年的原因:君主不再宣扬教化(「文教失宣」),当政者崇尚武力。

  感受:惊叹文教失宣而致战祸连年。

  铺写敌我交战时、战后的惨况:

  交战时:敌我双方搏斗激烈,山川为之震动。胡人占了天时地利,在寒冷括大风沙的环境下,截夺军粮,从侧面攻打我军,利箭不断穿进士兵的骨裏。最后,人力和兵器也耗尽了,有的投降,有的战死;战死士兵的数目惊人。侥幸生存的则心情矛盾,不知继续苦战,还是投降。

  交战后:一片死寂,鸟儿和山野寂静无声,只听到风声。月色昏暗,天气寒凉,遍地霜雪,士兵的亡魂则聚集此地。

  认为世间最悲伤的莫过於此。

  写出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从以警惕君主要宣扬文教,以避免战争

  引用4个史例,提出择贤任能之重要

  正面:1.战国时赵国任用李牧,大破林胡,迫使匈奴遁逃,开拓千里的疆土,使外族不敢再侵犯边境;2.周朝时任用尹吉甫,赶走猃狁,在北方筑了长城后,全师而还;返国后设宴庆贺,君臣气氛和睦。

  反面:1.秦代大量征召人民修筑长城,结果死伤无数;2.汉代倾尽全国财力和人力政击匈奴,结果虽取得阴山,却弄至国家财尽人疲,死伤无数。

  写作方法:引用史例;对比;借古讽今

  作用:借古讽今,讽刺唐玄宗如秦汉的君主一样,结果只会得不偿失;此外,亦希望唐玄宗应向周/朝的君主学习,任用贤能才是避免战争的方法。

  铺写战争为人民及家人带来的痛苦

  1.不知道亲人是生是死;2.即使有亲人的消息,也是半信半疑;3.终日忧愁,连睡觉也梦见亲人;4.接到亲人的坏消息,在家中望著天崖哭祭;5.吊祭亲人时,鬼魂不到,担心他魂魄不知依附何处;6.战后百姓将要面对饥荒或天灾,人民到处流离失所。

  无可奈何

  提出解决方法:用文德使四方异族归顺,各为天子守土,就可消除战祸。(「守在四夷」)

  对争的观点:

  1. 并不是完全反战,赞同保卫国土的战争,只反对不义之战(因好大喜功而引发的战争);

  2. 认为任人得当是战争致胜的关键;

  3. 提出避免战争的方法:(a)宣扬文教,使外族为朝廷镇守边疆;(b)善用武将,以驱逐外族,全师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