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能量转化与守恒》评课稿
本人听了市级名师林大誉老师执教的《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受益匪浅。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九节的内容,是初中科学功和能章节的重难点,涉及能量在转化和转移中的守恒以及方向性这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性、抽象性和推理性的特征。林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在课上,老师、学生、听课教师都能快乐的学习和参与,尤其是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林老师能从知识、能力、
1、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和探究知识,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和能举出生活中能量转化和转移守恒的例子;
2、初步形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自然现象的意识,了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由此展开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合理,环环相扣
林老师依据新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
三、教学过程,跌宕起伏
(一)创设情境,巧妙激趣
情境是连接学生与书本知识的桥梁,它可以缩短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时空距离,可以帮助教师把学生带入其境,探寻其理。林老师抓住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否使用永动车解决雾霾的天气?学生由此展开讨论,但大部分的学生不明白永动车的工作原理。并以此设置悬念,引入课题,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二)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本节课的设计是在合理考虑学生对能量转化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开展,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回顾压缩气体、气体对外做功、电视机、采用冷敷降体温的生活现象,说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普遍意义。通过学生比较分析这些生活实例在内容上的共同点,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这样的事实: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这不仅加深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理解、拓展思维的深广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与实践能力,而且发展综合疏理与归纳能力等的目标,促进学生学能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探究,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
(四)渗透情感,标新立异
通过教师有序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举证、体验、类比、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必须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但符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事件却不一定能够发生?林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说明能量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的例子。如锤子砸铁片,铁片发热,煤炭的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等,加强学生对能量转化和转移方向性的认识,增强学生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通过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而且已有的结论可能被修正,科学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
(五)作业分层,设计精巧
林老师
1、根据图片中能量的转化顺序,编写能量转化的故事;
2、对达芬奇永动机进行合理解释,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空间。
四、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综观教学全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人认为以下几点只得我们进一步商榷:这节课的知识较为抽象,林老师演示水和沙子的定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但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变量,能否同时控制好其他变量?单凭一次实验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能否从生活现象设计更为直观的定量实验来支持我们需要的观点?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创新或新颖,就不顾教育规律和知识的科学性。总之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课,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和借鉴。
【九年级物理《能量转化与守恒》评课稿】相关文章:
2.九年级物理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