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评课稿

时间:2021-08-31

  《金色的鱼钩》(配合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15课)写的是一个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其中写了“我”的三次“哭”,乍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细细品味起来,却意味深长。

  1.委屈的“哭”。当课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于是就要帮助老班长“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长不让“我”找,而且“严厉”地命令“我”“坚持走路……”,照顾好小战士。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2.激动的“哭”。“我”知道了内情以后,当老班长又一次把鱼汤端来让“我”和两个小同志吃的时候,“我”的心里分外难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时候,老班长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心中对老班长感人精神的万分激动的“哭”,当然也是饱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长钓鱼熬汤,自己点滴不沾,全给了同行的“小战士”,终于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依然不喝“我”端来的鱼汤,关心的仍是别人。直到最后,老班长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于是,“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长为了关心同志,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谁能不撕心裂肺?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样也是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鱼钩,闪射着光芒;老班长的精神,源远流长。“我”的“三哭”是对老班长的无限敬仰,也是对革命传统的衷心颂扬。

【《金色的鱼钩》评课稿】相关文章:

1.关于《金色的鱼钩》的评课稿

2.小学语文《金色的鱼钩》评课稿

3.《金色的脚印》评课稿精选

4.《金色的脚印》评课稿范文

5.关于《金色的脚印》课堂观察和评课稿

6.小学语文《金色的脚印》评课稿范文

7.窃读记讲评课评课稿

8.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