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评课稿

时间:2021-08-31

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评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非常荣幸地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听了xx主城六所优质初中的六位优秀教师执教的“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在备课和听课时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想说三句话:

  这是在95中上的课;

  这是上的七年级的课;

  这是上的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2课时的课。

  美丽的95中xx中学是这次大赛的承办单位。六位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我们知道,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在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逐步融合,还会形成独特的课堂文化。这些学生的情况究竟怎样呢?老师们,在课前,我们了解过吗?现在课上完了,我们有什么感受呢?

  多年来,我们区内所有初中学校一直使用北师大版教材。今天参赛的有两位选手正在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其余四位选手平时教学中都使用的人教版教材。面对七年级的这些孩子,我们思考过他们有哪些学习经历吗?在七上的“丰富的图形世界”里,他们经历了“从不同方向去看一个几何体”,“把一个几何体展开与折叠”,“用一个面去截一个几个体”,初步感受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去研究图形,而“轴对称”这一章,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想教给学生研究平面图形的方法,从运动的角度去翻折图形。

  这是本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是摆在那里的几个知识点,无法绕过,怎么教?为此,我还思考过教材为什么编。本节第1课时是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是线段,第3课时是角,这里遵循的是什么顺序?可以打乱吗?从整体到局部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可不可以?想必这里面一定有编者的理解、选择。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黄金分割比”一节内容在新旧教材的编排。

  教材是静态的,是冰冷的,但火热的思考才会有冰冷的美丽。想必正是因为有六位选手的“火热思考”,今天的六堂课才有各有千秋的设计及教学。

  (1)六节课课型定位合理;“课型”是我在听课时爱思考的一个问题,初中数学课有哪些课型我们似乎知道,每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如何想必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心得。“课型”定位准确,也就明白这一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大体该怎么上。

  (2)注重概念、性质的探究过程。这应该是我们应当秉持的教学理念,勿庸讳言。

  (3)重视指向学生学习的问题、活动设计,让学生实验、观察、猜想,不断追问“我们经历了什么学习过程”,教学生思考,教学生体验,教学生表达,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4)教学过程中,问题难度、数量适当,有几位教师设计的“题”很有新意,让人难忘。“一个题目四个问题”,由易到难,逐步递进。“开放条件,开放结论”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5)技术辅助手段使用恰当。教师这个职业永远不会被取代,但不会使用技术的教师一定会被人取代。在六节课中,老师们用了剪纸、贴纸、几何画板、思维导图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值得提倡。

  虽然这是一次赛课,但更多的这是一次跨区域的教学研讨,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教学设计的流畅和自然。

  引入环节刻意联系现实?

  刻意设计交流、提问活动?

  “提出问题”后“知识回顾”,“知识回顾”是不是一节课必然的教学环节?

  (2)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看不见的“口误”我们不说,但有些“口误”也不能用紧张来解释;

  PPT、教案上的看得见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线段AB是 图形?”

  难道就只能填“轴对称”吗?填“中心对称”或其它就不行吗?

  还有就是把教材上的大段大段文字挖掉一些用空格让学生填,这种方式好不好?

  (3)“课堂小结”的形式仍然单一,很多教师仍然用“谈收获、谈感受”这种形式,缺乏创新。希望有更多如“雕塑式”小结呈现。

  (4)注意学案、教案的编写。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结构完整,字体、写号、大小编排美观。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把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当作我们教书的最高追求。不必用什么“遗憾的艺术”来遮掩。站在50个学生面前,你对教学的理解应该已经深入你的内心,深入你的骨髓。“一看你就是老师”,“一看你就是一个数学老师”,就是这个意思。上课不是仅靠表演,你的思维,你的眼神,你的表情是否真的融入课堂,心是会知道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最后,祝愿六个联盟学校在共同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好!

  祝愿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心灵安稳,万事平和!

【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评课稿】相关文章:

1.品德优质课评课稿

2.优质课大赛之评课发言稿范文

3.初中数学评课稿

4.关于白鹅的优质课评课稿

5.《淡之美》优质课堂评课稿

6.初中英语优质课评课稿

7.初中数学听课评课稿模板

8.初中数学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