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要生动》评课稿

时间:2021-08-31

  对语文老师而言,写作课题永远如鲠在喉,难吐难咽。来一个勤勉刻苦型,那是苦口婆心,案牍劳形,红字满篇,有不如无;来一个半推半就型,那是挑精拣肥,详略各半,几家悲喜,聊胜于无;来一个合作批注型,那是隔山推牛,隔靴搔痒 ,寝食难安,师德无良……怎么办,如何指导,如何批作,如何事半功倍,如何相得益彰?

《人物描写要生动》评课稿

  今天朱老师在七(8)班开了一堂《人物描写要生动》的作文指导课。这堂课旨在于让学生了解写人的文章如何做到生动,寻找并感悟使人物生动的方法,并通过当堂体验写作的成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锻炼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探究分析精神。

  纵观此课,犹如观看一曲优美的狐步舞,朱老师在整堂课里舞出了行云流水般的四步舞曲:从“课内几篇写人的文章”起步,舞出了“课外的严监生”这一婉柔流利的旋转步作为第一步,奠定了狐步舞自由悠闲的基调;接着舞出“课内的王几何”这狐步舞中最平滑的一步,然后是最华章重彩的一步“老师的下水文”;最后以“学生的实践写作”这个动态生成如波浪般的活动为狐步舞的最后一步,整个过程动作流畅,行云流水,充分彰显了老师在这个课堂里的用心所在。

  故,这是一堂有心的课:

  1、选材精心

  用学生初一学过的文章引出本课的话题,一切水到渠成,于温故知新中完成知识的衔接,切入课题,简单有效,足见心思之所在。而接下来的每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材料无不体现了老师的匠心独具之处:严监生临死前的这段经典文字,形象生动有富有趣味,仿佛山间一条灵动的小溪,一下子将“人物描写如何生动”的这个艰深晦涩的难点流淌进了学生的心底,原来人物生动可以如此小清新,简单明了的几句话、几个动作和表情就可以使之形神具备;而最精心的无外乎就是朱老师的下水文《我们的同学》,一篇简短的文字,虽寥寥数语,却是老师苦心孤诣之所在,用自己笔尖流出的文字为学生摇旗呐喊,奋然前行,引导学生情趣盎然地走在老师的身后,一路群策群力,写作的烽烟,席卷课堂的尾声而过,引发了学生写作的无线热情和遐想。

  2、引导细心

  在“生本课堂”里,老师的角色有时是很尴尬的:讲少了,固然生本了,但要点没点到,心痒难耐;讲多了,知识点全了,但学生的主体出不来,课堂没翻转,给变革抹黑了,心理难受。然这节课,朱老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完成了学生两次小组讨论,一次小组全员展示,一次各代表展示以及一次自由上台展示的活动外依然可以在需要引导的地方引导有方,游刃有余,实在难得。尤其是在出示自己的下水文后,让学生猜猜是哪位同学的时候,更是引导到细枝末节上,以文章上的一个字、一句话,来印证学生的特点,可以说是连一丝的蛛丝马迹也都让她捕捉并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完成了一次全新的动态生成。怎一个细字了得呀——!

  3、学生动心

  尽管学生在老师指导的方法上可能还有些似懂非懂,但是老师的引导无疑是让学生动心的,怎能辜负老师的身体力行,老师的现身说法,不要说行,就是不行也得行啊。何况写的还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多好的一个可以交流彼此感觉的契机。故而,课堂的结尾虽然有点匆忙,但依然无法阻挡学生上台展示的激情。当学生一篇篇描述同学的文字从他们的口中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是兴奋的,喜悦的,甚至还有一丝幸福的滋味,那是心动的味道!

  还有什么样的课比有心更能打动人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