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有幸听了连江实验小学赵老师执教的《画家和牧童》一课,让我受益匪浅。赵老师以其智慧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激情的投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走进了《画家和牧童》。在独具匠心的设计中,在精彩纷呈的对话中,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充实。对于这堂课,我想用三个字加以概括,突出一个“情”字,立足一个“实”字,表现一个“活”字。
首先是突出了一个“情”字。
赵老师自始自终以情激情,表现在教师教学充满激情,学生跃跃欲试,学得热情。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先引导学生感悟商人和教书先生是如何对画家称赞的?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其他人还会怎样称赞画家?如果“你是围观者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称赞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称赞声此起彼伏,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只有做到了入境,才能真正的动心,动情。
其次立足一个“实”字。
赵老师的课堂教学朴朴实实,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踏踏实实,很好地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方向,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晰,课堂任务明确,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语文味十足,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在理解“纷纷夸赞”这个词语的时候,赵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运用“短句反复”的语言形式,说一说还有哪些人夸奖戴嵩的《斗牛图》,还通过“词语加油站” 在用文中“绝妙之作”、“神来之笔”夸奖戴嵩作品的同时,拓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两个词语,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赵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学法训练,如“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戴嵩的语言、动作、表情和态度来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式,有机渗透写作指导。
第三是表现一个“活”字。
赵老师教学方法灵活样,以学定教。
1、抓住主线,条理清晰。课伊始,赵老师巧妙地将关键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戴嵩”、“非常惭愧”、“连连拱手”提炼到词语复习中,再将相关的词语“消失”不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孩子们找出词语所在的重点句,以此为主线,将课文分成主要两大版块,一下子就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整堂课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2、以读为本,层层深入。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纵观整堂课学生的学习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朗读指导层层递进,一步步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比较读,有表演读,有男女生分角色读等,学生在一遍遍品读,一轮轮交流,一次次探究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熏陶,对人物的感受也愈加鲜明!
3、巧用多媒体资源。如今的信息技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多媒体资源,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好我们的多媒体资源,大大考验着我们每个执教者的智慧。而在这堂课上,赵老师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形象感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的意思,轻轻松松地化解了本课的难点;再者,《斗牛图》和“牛赶牛蝇时”的图片对比出示,使学生对于戴嵩画中的错误一目了然,同时也填补了学生这方面知识的空白。由此可见我们赵老师备课之用心,也再次为我们作了个标榜:多媒体资源不在多,贵在精。
综观本堂课,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灵活实用,凸显了教材功能,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培养,真正回归于语文的本来面目,还语文于本色。赵老师正在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境界。我想,这也是我们所有一线与语文教师要追求的,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中还存在着某些教学设计上美中不足的地方:
第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本节课似乎在这方面有所忽略。
第二,对于课堂上的一些即时生成,教师的应对机智还不够灵活,当老师出示《斗牛图》,一个学生好奇的问这幅图在哪里?老师有些闪烁其词,老师可以抓住这一课堂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课外去搜集相关的戴嵩资料,把教学从课内引申到课外。
第三,在感悟什么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时,让学生在画上“指”出来的方法虽然不错,但远不如动画演示来得更直观易懂(网上有地方下载画荷花的视频)。或者可以拿毛笔亲自做一下示范,或用粉笔代替毛笔在黑板上做简单的示范都可。我想,效果一定比纸上谈兵来的强。
第四,课末可作些适当的拓展延伸。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画家、对牧童或者对围观的人说些什么吗?既可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说话训练机会,又做到了文道结合。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和更多的同行相互探讨和借鉴。我想,正因为有这些缺憾的存在,我们的教学才有努力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