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年度思想宣传工作总结范文(3)

时间:2021-08-31

三、主动回应 积极引导,妥善处置网络舆情

  1.运行好“丹阳教育局”政务微博。加强与局科室(部门)的协作,做到对微博上的信息有态度、有回复。截止目前,拥有粉丝1053个,微博194条。

  2.有效回应各种网络涉教舆情。加强与涉情单位的联系、应对,强化相关舆情的直报、督办工作。每天做好教育舆情的登记、处置工作,截止目前共登记教育舆情395条,有效处置涉教舆情231条,完成5次网络舆情的直报,妥善处置学校搬迁、学生意外死亡、新建塑胶跑道引发学生不适等5起重大突发舆情的督办、引导、应对工作。

  3.关注“丹阳新闻网”、“丹阳网”的网民信息,回应网民诉求。组织网上正面引导工作,及时回复“丹阳新闻网”、“丹阳网”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12个,有效化解网络风险,维护教育良好形象。

  4.继续开展网上“发声音 亮观点”工作。目前共发正面宣传帖480条,顶贴1500条,进一步加强了网上正面宣传和正面引导,弘扬了主旋律和正能量。

  5.加强网评队伍建设和网评工作管理和考核。3次召开评论员工作会议,组织网上发言人的培训,开展案例式网评交流,提升了工作能力。10月28日下午,我们组织所有评论员参加了全市网络发言人业务培训,聆听了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少磊讲师作的“互联网尺度下的突发事件观察”的专题讲座。加大对评论员的考核,我们每周对评论员的值班、发声音 亮观点、发帖、跟帖等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qq报群内进行公示,注重发挥评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年共安排了208次双休日等假期值班。

四、行风评议 亮点培植,大力开展教育行风建设

  我局围绕“召开学校行风监督员会议、征求十三五教育规划意见、乡镇学校结对走访社会知名人士、市(局)属学校结对部委办局、家长满意度短信调查、评选教育行风十大亮点、评选十佳新人新事、教育宣传”等八项重点工作,以全系统大走访为载体,关注民情、尊重民意、汇集民智,深化教育与社会沟通、交融机制,有效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大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教育行风建设水平。

  一是开展教育大走访,促进教育与社会大融合。今年,87所乡镇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行政人员与部分教师,深入施教区的街道、机关、企业、家庭,广泛走访干部、群众、村(社区)主任与书记、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型企业老总、模范人物,听取他们对教育、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14所市、局属学校各自走访了3个部委办局的领导班子及所在单位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市教育系统共走访1100人次,发放教育画册1600多册,召开15场座谈会,征求到较好以上评价876条、各类意见和建议223条。我们整理、归并了32条有价值的建议吸纳在十三五规划中,158条意见反馈给相关学校要求纳入整改计划,涉及其他部委办局的33条意见建议通过相关途径予以移转。

  二是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扩大教育影响。在中等专业学校集中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行风监督员会议,并邀请他们参加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观看学生素质发展成果展示、参观职教园及全市学校成果展,进一步扩大教育影响。

  三是培植教育行风亮点,推动行风升级。在年初项目培植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经验与做法,形成亮点特色,共有43家单位上报了行风建设亮点项目。经过材料审核和实地考察推荐《大走访形成大宣传 大开放促成大融合》《用爱铺就学生上学平安路》等7个亮点项目参与XX市教育行风建设十大亮点的评选。

  四是开展家长满意度短信调查,推动社会评教育。对全市所有学校家长短信调查满意度103296人次,统计参与率、满意率,排序后进行通报。对不满意原因将通过反馈书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通过实施大走访、大宣传,有效推动了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度正越来越密切、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2015年公布的教育现代化监测中,我市“学生、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达88.64%,列镇江第三,在全省106县(市、区)中列15位;“学生对教师的师德满意度”达95.11%,在全省排第9位。

  根据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xx县委宣传部、xx县司法局《关于集中开展依法治县宣传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镇认真按照文件要求,切实抓好依法治县宣传教育月活动工作的开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