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品德试卷分析总结例文(5)

时间:2021-08-31

三、试卷亮点

  1、加强思想品德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从实际上看,只有知识充实,知识运用和知识迁移才能灵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因此,本次期中考试试题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

  2、关注现实,贴近学生实际。本次期中考试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所选用的材料大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其中有些事例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试题立意新,视野宽,覆盖面广,难易适中,充分结合了时政热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们学科素养和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3、依托基础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能力。除时事外,其余各题都涉及教材基础知识,覆盖到重点章节。如:享受权利、履行义务(8分);人格尊严、不可侵犯(6分);享受权利、不忘义务(8分);依法律维权、合理建议(8分)。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能力考查,即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能力。既考查了学生理解、概括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突出社会热点,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较强的时代性。如:享受权利、不忘义务(8分);依法律维权、合理建议(8分)。试题考察了当前社会热点,同时也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目标”。加大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力度。

四、答题情况分析

  从对考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考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时政知识积累较好。如:享受权利、不忘义务(8分);依法律维权、合理建议(8分)取材于社会热点,学生答的相对较好,这足以说明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说明教师培养了学生关心时政新闻的习惯。

  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选择题的第3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对教材基础的理解,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可见学生对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缺乏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材料分析题里体现最为明显。

  4、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11、14题的最后一问,这些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

  5、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材料第11题最后一问不仔细审题,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6、一些学生对书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欠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理论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

  7、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8、学生对一些重点、热点时事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欠缺。一些学生因为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能力和概括能力弱,不能对此材料进行正确分析,以至于答非所问或答题不全面。

  9、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例如,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10、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特别是一些单项选择题,一些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教材不熟悉。

  11、学生不能认真审题,拿到题目不思考就做,审题不清,结果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