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大学生的述职报告(3)

时间:2021-08-31

  四是促新风维护农村稳定。乡风文明进一步凸显,和谐社会建设成果显著。

  近年来,我们着眼于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关注弱势群体,努力构建社会和谐。孤寡残病等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助解难,他们口无怨言,面有喜色。三年来共安排残疾人创业资金0.9万元帮助钱松祥等9户救助对象,争取0.4万元团委“明德奖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一名(靠山组戴亚林儿子戴怡怡,安徽大学),争取1.16万元的民政救助资金帮助雪灾倒房户(邱六保,靠山组)建房竣工。二是加强农民文体、卫生场所建设。建立乡村文化网络,完善农民书屋建设(现有各类藏书3300余册

  ,报刊30余种,并接通宽带)。添置健身器材3套、乒乓球桌2套,建设农民篮球场1座。保障农民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权利和健康需求。三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倡导带动农民群众积极开展破除封建迷信、禁止赌博等宣传活动,促使与邻为善,尊老爱幼,简办红白喜事,推行殡葬改革,弘扬了社会正气,树立了新风尚。村民反映,近年来,村里灯亮了,树绿了,厕所干净了,出门没有泥巴了。XX年以来,有一户(梁辉)被授予宣城市“五好文明家庭”称号,一人(梁勇刚)获第二届“宣城市十大青年创业之星”称号,一人(梁辉)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员中心户,一人(温金秀)被评为全市党员科技致富标兵,一人(丁运华)被评为县劳模,全村被评为宣城市“文明村”。5户家庭子女考入重点大学,其中军校生2名(国防科大、二炮工程学院各一名)。

  三年来风雨兼程,三年来点点滴滴。三年来,围绕构建“和谐富裕巧峰”目标,扎实工作,较好的做到了从机关干部到“三种人”的角色转换:党的惠民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人、群众呼声与诉求的倾听者和代言人、群众发家致富的服务者和领头人。回顾我在巧峰的一千多个日子,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对组织、对巧峰存感激之心工作,虽然能力低微,但我一直在严于律己,兢兢业业。没有贪一分钱,没有赌一次博,没有害一个人,虽然有时显得急躁,急于求成,想一下子把所有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