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书信散文随笔

时间:2021-08-31

  在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今天,电话机和电脑都已经普及,如果想用电话和电脑与远方的友人联系,自然是十分方便的事。只要拨上几个号码,哪怕有着千山万水阻隔,倾刻之间,就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社会越来越进步,邮寄书信的使用空间和使用范围就越来越小。

  即便如此,我也难舍书信,我还是喜欢和远方的友人通通书信。我知道,文字有文字的味,并且有着声音不可替代的功效。比如,你要向友人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你要转叙一些哲理的思辩,你要让友人能反复地玩味你冥思苦想得来的箴言警句,光靠声音,光凭着轻飘飘的“说”,这一切,能做得到吗?

  当然,虽说文字乃声音无可替代,但是现代科学技术也能象传递声音一样传递文字:比如,你在电脑上发一个电子邮件,对方在倾刻之间,就可以收到你发过去的文字信息了。

  即便如此,我也难舍书信。如果不是传达时效性很强的信息,我又何苦要使用这种现代化的工具?写字之间,写本身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电脑当然可以向友人发过去文字信息,但,电子信件传过去的只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汉字。语义语气和语句我承认是独特的,但面对这整齐划一的汉字,肯定就少了手写体书写出来的那一份温馨。那印刷体字总让友人觉得你是冷冰冰的,而不愿再与你通估。

  科学技术也能轻轻松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发过去一个传真,或者给电脑配上一台扫描仪,就能很容易地达到传发手迹的目地。如今的科学技术太神奇了,可视电话也已经投入使用,不但可以收听到对方的声音,就是笑容笑貌,也是可以通过屏幕相互看得到的。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固执地说:我难舍书信!

  发送传真手迹,技术上固然可以解决,但与你交流的文化友人也能同样有传真设备吗?即使对方有传真设备或可以通过邮局转递传真件,但那发过去的是真迹吗?面对“赝品”,友人当然不会有面对原件一样的感觉。而且,随之遗失的不仅仅有那一份不长不短的等待,还有那一份殷切的期盼和那一份亲手拆开友人信笺时的喜悦。你也许要说了,这一切不过是一种“感觉”。可我要的就是这一种感觉啊!比如,粗瓷杯子、普通的玻璃杯子和细瓷艺术杯子、金玉杯子都同样可以盛水喝,可帝王、身价不凡的贵人有雅趣者,为什么都要选择后者?无非是为了一种“感觉”。选择感觉就是选择一种文化。

  收信这种文化太古老了,邮寄书信这种方式也延续到了今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佳句,“柳毅传书”的佳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了。历史上正因为书信传递的困难才让古人有如此的感慨,并有如此多关于书信佳话。一张张素笺传递乡情、传递友情、传递爱情、传递各种信息;风风雨雨,。她已经伴随人类走过了几千年。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正在咄咄逼人,要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她。但她衰而不灭,她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谁敢说,在未来的社会中,邮寄书信真的会要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