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计划书材料精选(3)

时间:2021-08-31

篇三:软件项目计划书 模版

  XX2009年9月8日 项目计划书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1.2 背景

  1.3 定义(略)

  1.4 参考资料

  1.5 标准、条约和约定(略) 2 项目概述

  2.1项目目标

  2.2产品目标与范围

  2.3假设与约束

  2.4 项目工作范围

  2.5 应交付成果

  2.5.1 需完成的软件

  2.5.2 需提交用户的文档

  2.5.3 须提交内部的文档

  2.5.4 应当提供的服务

  2.6 项目开发环境

  2.7 项目验收方式与依据 3 项目团队组织

  3.1 组织结构

  3.2 人员分工

  3.3 协作与沟通

  3.3.1 内部协作

  3.3.2 外部沟通

  4 实施计划

  4.1 风险评估及对策

  4.2 工作流程(略)

  4.3 总体进度计划

  4.4 项目监控(略)

  4.4.1 质量控制计划(略)

  4.4.2 进度监控计划(略)

  4.4.3 预算监控计划(略)

  4.4.4 配置管理计划(略) 5 支持条件(略)

  5.1 内部支持(可选)(略)

  5.2 客户支持(对项目而言)(略)

  5.3 外包(可选)(略) 6 预算(可选)

  6.1 人员成本

  6.2 设备成本

  6.3 其它经费预算(略)

  6.4 项目合计经费预算(略)7 关键问题

  8专题计划要点(略)

篇四:软件计划书

  图 书 管 理 系 统

  项目开发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开发小组

  负责人:龙金波

  成员: 张斌

  杨良华

  董小华

  指导老师:杜卓敏

  20xx年11月

  软件计划书(图书管理系统)

  引言:

  编写目的及背景: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自动化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我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目前大部份的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学的图书馆以及小型的书店还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由此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工作效率很低,不能及时了解图书的种类和学生们比较需求的图书等,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学生的借阅要求。而且手工管理还存在许多弊端,由于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的遗漏、误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储存量大,速度快等许多优点,提供给我们的处理信息及时快捷,而由此决定开发该图书管理系统。相信有不少公司以及个人都开发过此类产品,其中不乏优秀的产品。我们开发此产品也许不如别人做的好,但此开发过程仅做为我们的实习作业,积累相应的经验,为以后的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基础。开发出来的产品在经过严格的测试后,也可提供给某些用户使用,由此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

  一. 范围

  1.1 项目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1.2 项目目标:实现对图书的自动管理,节省人力资源。主要面对小型图书

  馆以及中小学图书管理,还可用于部分小型书店。

  1.3 主要功能:

  1.3.1 面向图书馆管理人员:

  进货后,完成对图书入库的录入工作,即数据采集(可通过条形码),将所有的数据录入数据库,并进行分类汇总。

  1.3.2 办理借书证时的借书人员信息的录入:

  借书时,记录借书日期,以及将相应的信息录入数据库以供检索使用。还书时对借书记录进行注销,并把相应的信息录入数据库以供检索使用。

  1.3.3 面向借书人员:

  提供友好的界面,使用户可查询在馆书目,以及用户的借书记录。还可提供预约借书服务。

  1.3.4 面向图书租借管理人员:

  新书进货后完成对新书的录入工作,可针对书店具体业务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

  1.3.5 面向顾客:

  提供友好的界面,供顾客查询书店内的图书,以及新书预订等,这些可以由书店的二次开发来完成。

  1.4 性能要求:

  建立可根据图书馆规模以及书店的规模来确定需要存储的信息量的大小,最小求为10万册图书,图书馆为10000个借书者的信息。届时可根据具体的需求来重新设定信息量的大小。

  录入信息时的响应时间不超过3秒,用户查询时间不超过3秒,具体响

  应时间应该视机器的具体配置。

  其内部网络由用户自行决定,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一台微机即可,对于大一些的用户,可能使用一台服务器以及若干客户端机器。视具体用户而决定。

  1.5 系统界面

  界面友好,面对用户和管理人员用不同的界面,力求友好,使得操作简易,降低培训成本。系统提供诸多接口,例如word导入接口,以及SQL sever数据库的接口,方便用户操作。

  1.6 开发概要:

  1.6.1 调研和计划:

  从10月20日开始着手此项目的开发过程,花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进行调研,了解各种不同用户对图书管理系统的不同需求,像图书租借机构、各种图书馆等,尽量使系统开发出来后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即增加系统的实用性。在明确问题的性质、工程的目标及规模后,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对该开发做一个可行性分析及总体的计划,作为以后开发的指导。

  1.6.2 需求分析:

  从11月6日左右到11月11月17日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把现实的、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大致设计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1.6.3 设计:

  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进行,花五天左右时间进行概要设计,大致明确求解方案,设计出软件结构。花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详细设计,对各模块的功能给于说明,并作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

  1.6.4 编码和模块测试:

  由于时间的限制,编码阶段有可能在下学期进行,所以这学期主要就是作出测试的计划和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作出“测试报告”。

  二. 资源

  2.1 人力资源

  本开发小组共四位成员,为武汉大学2002级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由于经费以及水平的限制,在各个阶段四位成员都参与开发,具体分工将在以后的各项说明书中指出。

  2.2 硬件资源

  个人电脑4台以及相应的网络设备、移动存储设备,条形码扫描仪,打印机等。

  2.3 软件资源

  Windows 98/NT/2000/XP操作系统,VC++开发语言,SQL SERVER 2000等。

  三.安排和成本估算

  四.进度与成本估算的说明:

  由于没有经费投入,一切成本均由开发人员自行负担。微机及操作系统为现有的个人设备。其余软件资源可以由网上寻找。因此,成本估算也就无从谈起,主要投入为每个人的时间。主要时间为课余时间,因此具体进度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地调整。

  五.可行性分析报告

  5.1 引言

  5.1.1 定义

  Visual C++程序设计语言:它是Microsoft 公司开发的一种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Access:它是Microsoft 公司开发的一种具有强大功能的数据库。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图书馆方便学生借阅图书资源快速有效的自动化查询系统。在此次的设计中采用Visual C++程序设计语言和ACCESS来实现本产品的软件部分。

  BMS:Book Management System的简称,即:图书管理系统。

  BMS-server:指数据服务器,安装在服务器端,它提供学生身份及借阅情况信息,图书数据库以及相关的应用处理程序。

  BMS-client: 即信息处理工作站,装在管理人员的客户机上,其中客户机还要装上条形码扫瞄设备和打印机,用来输入学生信息,存储学生借阅信息以及相关内容。

  BMS-pos:独立身份验证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身份验证终端,可以独立工作,直接验证图书证的信息,也可以与PC连接,进行联机借阅信息判断处理。

  5.1.2 参考资料

  Ⅰ.《软件工程国家标准文档》 ——项目开发计划(GB856T——88)

  可行性研究报告(GB8567——88)

  Ⅱ.《软件工程原理与应用》 ——陈世鸿,朱福喜,黄水松,陈磊 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Ⅲ.《软件工程》 ——王利福,张世琨,朱冰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Ⅳ.《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李昭原主编

  科学出版社

  Ⅴ. 《数据库系统概论》 ——萨师煊,王珊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5.2 可行性研究前提

  5.2.1 要求

  A. 功能:设计一种智能检索图书并查询相应信息以及更新的图书管理系统

  B. 性能:速度快,支持模糊查询

  C. 输出:打印报表,如应用到图书馆管理,应有支持相应的借阅功能的服务

  D. 输入:通过扫描条形码来录入图书数据

  E. 简要处理流程:(略)

  F. 在安全与保密方面的要求:只允许系统管理员修改数据库中相关信息,其他 没有管理员权限的人只享有访问查询的权限

  G. 同本系统相连接的其他系统:远程访问(扩展中)

  H. 完成期限:2002年12月24号

  5.2.2 目标

  四个人在2个星期的时间内完成系统

  5.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假定:操作人员对该图书管理系统的基本流程基本熟悉,并且对一些基本的术语有所了解,由于资金不容许,因此,在涉及的有关验证,采集设备的时候就默认为对相应操作成功完成。

  约束:开发小组有4名成员,均为武汉大学2002级本科生。开发项目管理的经验不足,开发经验不够丰富。项目开发经费只有150RMB,因此不可能做到将信息存储到相关设备上进行,故有一定的假定条件。另外开发期限在12.24前完成。

  5.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该项可行性研究是在对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调研上进行的,参考了武汉大学现行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通过调查当前存在的图书资源利用不足的现象,并且对数据库理论进行研究得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可将图书资源透明化;

  5.2.5 评价尺度

  该系统只作实习作业,各项功能够实现,模拟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不做商业用途

  5.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及对所建议的系统的建议

  对现有的系统的分析主要基于对图书管理系统的调研上面,由于是我们的实习作业,所以就只对所建议的系统的建议提出自己的看法。

  5.3.1 对所建议的系统的说明

  该系统在学生微机上进行开发,主要实现功能为通过条形码扫描仪进行录入图书信息,存入数据库,通过界面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支持模糊查询,能够通过打印机打印报表,提供管理员和用户两种权限,管理员具有修改,删除等权限,而普通用户只具有查询权限,在后续开发中可以考虑高级用户这一群体需要的权限(因为该系统还可应用到图书经销商上面),以及远程访问等新功能。

  5.3.2 主要流程和数据流程

  该流程图会在设计说明书里具体给予说明

  5.4 影响

  5.4.1 对设备的影响

  除了对电脑自身配置有所要求外,还需要添加扫描仪,打印机等硬件设施

  5.4.2 对软件的影响

  不需要对现存的应用软件和支持软件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