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环保治理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2)

时间:2021-08-31

  二、项目实施背景

  龙山镇是张家川县第二大集镇,同时也是张家川县西部9乡镇物流中心,地理位臵优越,交通条件较好。自古以来,龙山镇当地群众以皮毛贩运、加工业为主,自发地形成了皮毛市场,经过数百年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西北地区主要皮毛集散地之一,以皮毛市场为主体逐渐发育壮大了百货、物流、餐饮、农贸等经营集贸市场繁荣、商贾云集,具有了一定的小城镇规模,曾经与北道埠、武山洛门镇,礼县盐官镇共誉为陇上“四大名镇”。改革开放以来、皮毛市场空前繁荣、皮毛贩运加工业迅速发展,皮毛交易异常活跃,xx年代初期,共有皮毛货栈100余家,皮毛加工企业60多个,有力地带动了我县中西部10个乡镇及周边秦安、庄浪、清水三县部分乡镇共3万余人投入到皮毛产业当中,龙山皮毛市场商贩足迹遍布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云南、河北、浙江诸省。皮毛经济总量一度达到了全县三个1/3(即:养活了全县1/3的人口,创全县1/3的财政收入,吸纳了全县1/3的劳动力)。目前,皮毛市场日上市各类皮张1.8万张,年成交各种皮张650万张,各种绒毛720吨,年成交总额1.12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皮毛及其加工产品市场一直看好,带动当地马河、四方、韩川、榆树、西沟、北河、树坡等村大多数农户长期从事牛、羊、狗、兔等动物皮毛粗加工,使得龙山镇相当一部分群众脱贫致富,与此同时,由于家庭作坊及皮毛加工企业设备落后,群众一味追求最大利润等方面的原因,他们从事皮毛加工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料等都没有采取必要的环保处理措施,就地进行直排,严重污染了空气、河道、土地,甚至饮用水源。至xx年代中后期,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龙山皮毛市场开始疲软,产值逐年下滑,皮毛粗加工产品在外地销售逐年萎缩,皮毛加工企业及农户无心投资于对设备和技术改造升级,致使环境污染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给小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0xx年以来,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依托龙山皮毛市场在龙山镇建设皮毛加工工业园区的规划,明确要求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皮毛加工企业及加工农户必须入驻园区,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增加皮毛产品附加值。规划的实施,给龙山镇皮毛市场长足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皮毛加工企业及农户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给龙山镇党委、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综上所述,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我们拟修建皮毛、皮革半成品、成品加工工业园区,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皮毛产品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配套引进环保设施、设备,对皮毛加工企业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停止污染,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