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时间:2021-08-31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范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大截面梁搭设方案

  1)架体平立面设计:梁板体系共立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搭设,梁底位置增设扣件式钢管架与满堂架用扣件连接,尺寸为900×900mm,架体步距1200mm。梁两侧立杆增设通长纵向水平找平杆;梁侧设置双钢管背楞,用M14对拉螺杆对拉加固,间距500mm。

  2)架体构造措施:所有满堂支撑架体四周搭设连续竖向剪刀撑,支撑体系内部每隔4.5m搭设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架体底部扫地杆位置一道、梁底下第一步水平杆位置一道,层高较高的楼层中间设置一道,在架体中间水平杆位置满铺一道水平安全兜网。

  3)架体起步时立杆接头位置交错设置,用6m立杆和4m立杆、4m立杆和3m、2m和3m的立杆交错布置作为高支模起步立杆,1.2m步距范围内立杆接头无法错开时,在立杆接头处采用纵横向钢管加强处理。

  4)梁侧对拉螺杆设置:梁侧设置M14 的对拉螺杆,对拉螺杆的道数根据梁的高度设置。最下一道对拉螺杆到梁底距离不宜大于150mm。梁最上部一道对拉螺杆到板底的距离不宜大于400mm。梁中部对拉螺杆间距为400mm~500mm。

  梁宽 > 500采用该种模板支设方式(梁两侧立杆间距1200mm)

  2、小截面梁搭设方案

  统一采用梁底增设一根立杆的搭设方式,梁宽方向间距(250+梁宽+250)根据梁宽尺寸进行调整,选用900、1200两种间距。沿梁跨方向立杆间距匹配满堂架立杆间距,间距450mm。两侧布置2~4排对拉螺杆。

  梁宽≤500,采用该种模板支设方式(梁两侧立杆间距900mm)

  3、板高支模搭设方案

  1)初步设计:楼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按满堂布置,楼板立杆间距采用900×900mm,横杆步距1200mm。

  2)立杆平面布置如下:

  3)a、板底架体平面尺寸设计为900×900mm,架体步距1200mm。立杆增设通长纵向水平找平杆;

  b、板下立杆为轮扣式钢管架。立杆上设置U型顶托,U型顶托上双钢管主楞。立杆底部垫20cm×20cm的方形模板块,垫板厚度不宜小于50mm,立杆不得直接落在混凝土面。模板支撑体系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扫地杆离地高度不大于200mm。

  c、架体构造措施:所有满堂支撑架体四周搭设连续竖向剪刀撑,下层架体不得拆除,上下层支撑立杆应对称设置支撑体系内部每四跨不大于5m搭设竖向和水平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架体底部扫地杆位置一道、梁底下第一步水平杆位置一道,层高大于8m的楼层中间设置一道,在架体中间水平杆位置满铺一道水平安全兜网。8m及以上支模高度范围中间加设一道水平剪刀撑。

  d、架体起步时立杆接头位置交错设置, 1.2m步距范围内立杆接头无法错开时,在立杆接头处采用纵横向钢管加强处理。三、施工工艺流程

  1、安装工艺流程: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 →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 与相邻模板连固。

  1.1测量放线

  在底板或楼层板结构板面上上弹出梁的边线,便于确定梁两侧立杆位置及梁下立杆布置。

  1.2搭设满堂架

  先搭设梁两侧满堂架立杆,以梁侧立杆为起点,根据满堂架立杆间距布置搭设梁侧满堂支撑架。满堂架采用轮扣钢管架。

  搭设支架之前,在架体下脚要铺设50mm厚垫板,并且尽量保证楼层间的上下架体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立杆组合需要安装钢管底座。

  满堂架搭设完成后根据设计好的梁支撑架搭设梁模板支撑架体,梁底支撑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架,架体中间设水找平杆,上端加U形托撑,调整预留梁板底模厚度。

  1.3安装主次梁底模

  在梁侧立杆上沿梁跨方向安装单钢管主龙骨水平找平杆,在U形托撑上安装双钢管主龙骨,主龙骨两边用十字扣件扣紧在梁两侧立杆上,之后按照间距铺设梁底50mm×100mm木枋次龙骨,次龙骨上铺设15mm厚木胶合板。主次梁底模安装如下图示意:

  1.4安装主次梁侧模及板底模

  主次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安装梁侧模及板底模。

  梁侧模先安装面板,侧模面板压底模面板,梁侧模上口标高同板底标高,其后安装木枋次楞,钢管主楞,按模板体系设计选用对拉螺栓固定。梁侧根据立杆间距设置支撑两侧的斜撑,间距同满堂架立杆间距。

  板底模先在U形托撑上安装双钢管主龙骨,沿主龙骨垂直方向安装50mm×100mm木枋次龙骨,次龙骨上铺设15mm厚木胶合板。主次梁侧模及板底模安装如下图示意:

  2、操作要点

  在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模板吸水后膨胀的影响,其下料尺寸一般应略微缩短些,使混凝土浇筑后模板不致嵌入混凝土内。

  在主梁间与主次梁间交接部位,要求主梁或次梁的底模、侧模就搁置在相交主梁的衬口档上,以保证接缝严密及刚度要求。

  3、梁起拱

  梁板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根据设计说明,起拱高度按1/600~1/300控制(悬挑梁1/300)。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高大模板构造设置

  4.1垫板或底座

  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层上时加设垫板和钢管底座,垫板要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中心承载,本工程现场采用2m长50mm厚的木跳板同时加设钢管底座,居中设置。

  4.2立杆

  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宜大于0.5m。

  梁侧立杆搭接要求:立杆接头要交错设置,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沿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起步立杆根据层高选用不同立杆交错起步搭设。

  梁底钢管立杆搭接要求:梁底扣件式钢管尽量选用单根立杆,单根立杆不能满足梁底高度要求时采用交错搭接,搭接要求同梁侧立杆。扣件式立杆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搭接,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端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如边梁斜支撑杆),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梁和板的立杆,其纵横向间距宜相等或成倍数。

  立杆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梁底主次楞不得有间隙,必须顶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长度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4.3扫地杆

  轮扣架底部第一步水平向横杆为本工程高大模板梁侧立杆的扫地杆,轮扣架扫地杆距地450mm(包括50mm厚木跳板在内)。

  扣件架底部第一步水平向横杆与轮扣架立杆相连接,位置设置在轮扣第一步水平向横杆下方,距地250mm(包括50mm厚木跳板在内)。

  4.4非常规部位构造措施

  不同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设计值的相邻梁板同期施工钢筋模板砼工程时,整个范围(不限于高大模板部位)内的板下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宜按二者中较小的取值来搭设构造,以保证所有支架的水平杆均能双方向拉通,承载力与稳定性满足要求;

  独立的满堂支撑架单元,要求每个单元支撑架均满足高宽比≤2的条件下,各单元四周均应按方案概述的要求设置竖向剪刀撑,并在砼浇筑过程中加强该部位的监控监测。

  梁下等部位的立杆加密区与相邻板下立杆的水平杆拉通、延伸等构造措施,应满足JGJ166-2008规范规定,当梁下立杆纵距450,板下立杆纵距900时,板下立杆除应隔1根与梁下立杆隔2根拉通之外,梁下立杆的每步横杆采用轮扣式钢管与板下支架连接(伸入两侧板下至少两根立杆),以保证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范文】相关文章:

1.施工方案

2.电力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3.幕墙施工方案范文

4.土工布铺设施工方案范文

5.防雷接地施工方案范文

6.安全施工方案范文(通用5篇)

7.围墙施工方案范文

8.外墙乳胶漆施工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