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报告(4)

时间:2021-08-31

毕业实习报告 篇5

  20xx年3月份为响应学校第三学年社会企业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积极地参加到第三学年社会企业环境下人才培养的企业实习的队伍中去。也是为自己的大学毕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寒假来临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他们打算回家去休整一段时间,养精蓄锐好后才上来找工作。我在学校的把关,自己的努力下,找到了我的第一个实习的地方塑料五金模具厂。

  于是乎我便打起背包,来到工厂,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虽然现在有滴滴的缩水,但是各种加工设备很是完善,钻床,铣床,车床却一样也不少,足够我实习用的啦。

  虽然我学的专业是模具设计,但我还是刚刚才出来的,没有啥经验,所以要从低做起。第一个月的时候,我的工作主要是省模,画线,钻孔,攻丝,这些都是基础的工作,是每个投身到机械行业的人都应该会,而且必须会的基础。刚开始的时候,我画线又慢又不准,老是耽误别人的进度,后来经过师傅的教导,自己也慢慢的摸索,渐渐地掌握了画的技巧,画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我一直以为攻丝都是用机械来攻的,哪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在很多厂中,攻丝都是靠人工来攻的,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是靠机器来攻的,刚开始学习攻丝的时候,攻的丝老是不正,要不斜向这边,就是斜向那边。攻丝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攻着攻着,丝攻突然断掉了,半节卡在孔里。因为丝攻要比被攻丝的孔大,且丝攻的硬度比较大,所以比较难弄出来,一般情况下,就是强力的把丝攻敲出来,或者用火烧软以后,在打出来,无论如何这个孔都是废的了,又要重新钻过另外一个了。有一次,我攻丝的时候,由于用力太大,造成两边力不平衡,丝攻“嗙”的一声就断了。那时候,我很慌,不知道怎么办,也不敢告诉别人,害怕别人责怪自己。所以独自一个人在那里弄,弄了半天也没弄出来,心里更加慌了。还好,最后师傅还是发现了,他没责怪我,帮我把丝攻弄了出来。

  第二个月,我就开始学习铣床的操作。虽然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学习过铣床的操作,虽然过去了很久,很多知识都已经忘却了,但无论如何基础还在,所以学习起铣床的操作比较容易。从最开始的是铣键槽,一般都是8厘和6厘的。而后慢慢地熟练了操作铣床后,就开始铣打粉缸的刀,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把刀,铣起来却不是那么的容易,曾经有一把刀,我整整铣了三天才铣出来,铣出来以后还要精加工,听老员工说,单单这把刀就值几千块钱,望着这把自己铣出来的刀,心里很高兴,三天的辛苦全都忘记了,也许这就是成就感吧。

  第三个月,我就开始学习操作车床,由于在学校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金工实习,学的就是车床和铣床的操作。虽然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基础打好了,现在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基本上能车出工厂所需要的零件,但也有一些没有掌握到,像滚筒啊,我就不会车了,车滚筒的一般都是很熟练的车工,因为滚筒的精度要求很高,且车的时间很长,一般都要几天才能车好一个,所以一般只有老车工才能胜任。

  现在我已经开始绘图了。这将是我新的起点,我相信我能做好的。

  经过这几个月的实习,我懂的了工作的辛苦,原来在学校的时候老是希望能早点出来工作,不懂得珍惜学校的生活。等到现在出来了,才知道工作的辛苦,才知道学校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不过无论这样,我们都得出来,都得面对社会,都得去为自己的事业闯荡,只是迟早的问题。

  经过这几个月的实习,让我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工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电子技术在电子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这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几个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让我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这几个月中虽然做的都是些简单的工作,但看似简单的工作,要做到又快又好却并非易事,所以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社会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上帝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不会满足每个人的每项需求,只有自己学会适应,学会面对,学会接受。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次实习的机会,调整好心态,把看似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这将成为我们真正步入社会之前一笔最大的财富。

  当然还有其它的原因!这里也是我初涉社会的开端,迈向美好而残酷的未来,我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我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前进,前进,再前进,永不言弃,永不退缩,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毕业实习报告 篇6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年 月 日

  一、实习目的

  了解工厂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组织机构,通过生产实习,掌握水泥材料的具体生产过程,掌握水泥熟料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为以后工作中补充知识,同时认识社会,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收集必要的资料和数据。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20xx年3月4日~20xx年3月31日

  实习地点:郑州煤炭工业集团龙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三、实习单位简介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龙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隶属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新密市新裴路东段,占地350余亩,拥有员工3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余名,注册资本2.2亿元人民币。公司日产4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配套建设了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总投资7.8亿元,可年产熟料155万吨、水泥230万吨。

  公司已取得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书、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主导生产的“合龙”牌P.C32.5R、P.F32.5R、P.O42.5R、P52.5R水泥具有质量稳定、和易性好、碱和氯等有害成分含量低、色泽柔和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大型工程建设、桥梁、道路、高标号砼、大型钢筋砼、预应力砼等。

  项目投产以来,我公司通过强管理、提素质、树形象、拓市场,使公司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不断提高、销售市场稳步扩大。今后,公司将秉承“求实创新、成就客户”的经营管理理念,认真贯彻“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方针,抓好质量控制,健全营销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为郑煤集团的发展壮大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四、实习内容

  在我们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公司里车间师傅对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在实习期间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公司的一些水泥设备,大致让我们了解一些设备的原理,还有实习期间的安排。

  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水泥的生产工艺简单讲便是两磨一烧,即原料要经过采掘,破碎,磨细和混匀制成生料,生料经1450℃的高温烧成熟料,熟料再经破碎,与石膏或其他混合材一起磨细成为水泥。由于生料制备有干湿之别,所以将生产方法分为湿法,半干法或半湿法,干法3种。

  湿法生产的特点将生料制成含水32%~36%的料浆,在回转窑内将生料浆烘干并烧成熟料。湿法制备料浆,粉磨能耗较低,约低30%,料浆容易混匀,生料成分稳定,有利于烧出高质量的熟料。但球磨机易磨件的钢材消耗大,回转窑的熟料单位热耗比干法窑高20xx~2931Kj/kg(500~700kcal/kg),熟料出窑温度较低,不宜烧高硅酸率和高铝氧率的熟料。

  半干法生产的特点将干生料粉加10%~15%水制成料球入窑煅烧称半干法,带炉篦子加热机的回转窑又称立波尔窑和立窑都是用半干法生产。国外还有一种将湿法制备的料浆用机械方法压滤脱水,制成含水19%左右的泥段再入立波尔窑煅烧,称为半湿法生产。半干法入窑物料的含水率降低了,窑的熟料单位热耗也可比湿法降低837~1675kJ/kg(200~400kcal/kg)。由于用炉篦子加热机代替部

  分回转窑烘干料球,效率较高,回转窑可以缩短,如按窑的单位容积产量计算可以提高2~3倍。但半干法要求生料应有一定的塑性,以便成球,使它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加热机机械故障多,在我国一般煅烧温度较低,不宜烧高质量的熟料。

  干法生产的特点干法是将生料粉直接送入窑内煅烧,入窑生料的含水率一般仅1%~2%,省去了烘干生料所需的大量热量。以前的干法生产使用的是中空回转窑,窑内传热效率较低,尤其在耗热量大的分解带内,热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以致干法中空窑的热效率并没有多少改善。干法制备的生料粉不易混合均匀,影响熟料质量,因此40~50年代湿法生产曾占主导地位。50年代出现了生料粉空气搅拌技术和悬浮预热技术,60年代初诞生了预分解技术,原料预均化及生料质量控制技术。现在干法生产完全可以制备出质量均匀的生料,新型的预分解窑已将生料粉的预热和碳酸盐分解都移到窑外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热效率高,减轻了回转窑的负荷,不仅热耗低使回转窑的热效率由湿法窑的3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又使窑的生产能力得以扩大,目前的标准窑型为3000t/d,最大的10000t/d700t/d,1000t/d,20xxt/d,4000t/d的几种规格,逐步向大型方向发展。预分解窑生料预烧得好,窑内温度较高,熟料冷却速度快,可以烧高硅酸率,高饱和比以及高铝氧率的熟料,熟料强度高,因此现在将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窑统称为新型干法窑,或新型干法生产线,新型干法生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新型干法窑规模大,投资相对较高,对技术水平和工业配套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如条件不具备则难以正常发展。

  具体的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

  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3、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4、 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5、 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6、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

  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7、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8、预分解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五、实习收获与体会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这短暂的一个月中,使我从理论到实践上的一个飞跃,这次实习,使我深刻地理解了实践的重要性,理论无论多么熟悉,但是缺乏了实践的理论是行不通的,现在终于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含义。这次实习让我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对水泥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组织机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完全衔接起来,熟悉了水泥材料的具体生产过程,掌握水泥生料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感性知识和时间基础,同时对认识社会,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有很 大帮助,增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培养了我们进行生产实践的技能,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在学校我们学到的很多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考试到学习,都是围绕书本的理论知识展开的,这一次的实习,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想问题,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去亲手操作,实践,这个过程使得我觉得自己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我更加明白了,其实我的电工之路还是很漫长的,还有着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没有接触过,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现在才真切的体会到。

  实习的时候的确觉得很累,而且从理论到实践的这个过程并不想想象的那样简单,从开始就不断地遇到问题和困难,但是这样更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如何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许多事情经过了自己去想,有思考,有实践,就会有收获,收获就意味着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了提高。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