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实习报告(3)

时间:2021-08-31

广告实习报告 篇4

  在经过了不断的进步和努力后,我终于做好的了准备,那就是暑假参加社会实践了,在实习中找到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也许实习不会给我任何的好处,也有可能给我一个坏的印象,可是我已经懂得了其中的'关窍了,那就是我一定要在实习中找到自己的或是社会中我不适应的地方。

  相对应的校园生活,当然, “平面”最适合不过了.在学校,许多东西在其表面上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功课任务都是按部就班完成的. “主动”在学校可有可无.相反的,社会是一个立体的物体,有些东西根本无法仅仅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体会,而必须同时用尽量多的方式去尝试、感受、体验.有些东西、事情,咋一看,一目了然;其实它却是一个无底洞,要不断挖掘下去,才会发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东西,让你继续体验,而有些甚至会让你措手不及.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原来 “主动”的元素起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主动性无进步可言.

  实际收获

  1,阅览杂志、书籍过程中,学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其他领域的理论知识.

  2,几次跟随公司人员外出谈业务,学到许多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上学期,学院自办了杂志—vc(vogue communication),讲述大学生的吃、喝、玩、穿着、学习等等.我加入了广告组,其主要任务是为杂志拉广告.我们小组外出拉了几次广告,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经过几次公司业务谈洽的旁听经验,总结出其失败原因:

  (1)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当客户提出问题时,只会拿着文件跟着念,没有够专业的解释.

  (2)没有主动跟进客户,当客户表示有点犹豫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太在意,而是放任自流,以为他们有兴趣就会跟我们联系.

  (3)态度不够认真,小组成员大多都把拉广告当成一种锻炼和尝试,所以没有尽心尽力去完成

  3,看懂了广告刊例,了解其最重要的因素---折扣.

  一开始,我还懵懂的认为,折扣是一个固定值,媒体每一年发布刊例时,就已经计算好了折扣.其实不然,折扣原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可变因素.以下便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和总结.影响折扣的因素有媒体、广告长度、次数、广告时段、投放季节等.媒体的实力越强、社会影响力越大、声誉越好,则折扣越少;广告长度越长,则折扣越多;一定时段内投放广告的次数越多,则折扣也越多;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则折扣越少等等.

  4,学会制作广告价目表.

  5,联系媒体,打听广告价格折扣.

  说白了,就是我的胆子小,顾虑多,总觉得打电话问这些会影响别人的正常工作,怕吃闭门羹等,所以关于折扣问题才一直没完成.但是,任务毕竟要完成,拖得越久,就越会影响日后新东西的学习进度.终于在周五壮起胆,给广东电视台、南方都市报和晶报打了电话,咨询广告价格折扣问题.晶报的咨询路走得比较坎坷,可能是一开始自己讲话吞吞吐吐,所以给别人很不好的印象,以为是打电话来骚扰的,不过还算幸运,最后还是给了我答复;南方都市报稍微好了点,不过在来回打多次的电话过程中,觉得南方都市报的几个部门任务界线划分不够明确,业务部说咨询价格是广告部的责任,而广告部说该由业务部负责,所以咨询路途也较曲折啊.至于广东电视台,那真的是好的说.在我把想知道的东西告诉那个负责人---邓先生后,他就给我一个确定的答复时间,之后如他所言,在他保证的那个时间给了我回复,并且还给出建议的方案.

  这些是我过去几天实习过程中收获到的抽象概念,也许还有点 “半遮面”的成分,但,时间会拨开烟雾,使一切模糊概念清澈见底.

  这两个礼拜不到的时间里,我接触了与学校生活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初体验.一种摸不着的、难以确定的感觉,如果要用什么词汇来形容社会的话,我觉得 “立体”很适合.在我实习后几天里,我几次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在一个平面广告的提示下,脑海里蹦出了 “立体”这个词汇,而且用它来形容社会是绝对不为过的.

  这一次实习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生活从没没有想象中那样的简单,我会在不断的吃亏吸取教训以后才知道我将来要注意的地方,“吃一堑,长一智”,在不断的吃亏中度过自己的成长历程,这才是我要做的事情。成长中有很多的不顺,需要我们来解决,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吧!

广告实习报告 篇5

  很多时候,我总是想着:再等会吧,再等等,等我准备好了就开始!

  可是,实习的过程中却完全不这么回事。接热线的时候,人往那一坐,电话一响,哪还顾得上思考,边听边记录、完了还得给市民提供自己知道的信息。刚开始的时候,总是会忘记询问些基本的东西,甚至会遗漏新闻六要素:不是忘了问打电话人的姓名,就是忘记留他们的联系方式……幸亏熟能生巧这一定律。

  第一次看到报纸上自己的名字时,开心得以为:假以时日,我就会世人皆知!可是慢慢得就有点麻木了。甚至会想,这又不是我写的,我只不过是给老师查查错字,完全不跟新闻打交道。耐着性子等了几天,终于,老师放开手让我干了!又开心的跟个什么似的。我第一次单独行动,是:去长途汽车站拍几张照片,以及询问春运票价上浮的程度。我拿着相机,兴冲冲的出门,对着站牌照,对着路人也照;等到了车站,也是对着候车室的乘客站、对着滚动条照,依然没个中心。走哪照哪。等到猛然发现快6点,才惊觉:怎么我照的,一张都不适合放新闻旁边呢?这时才慌了神,赶紧给刘老师打电话,避重就轻得说照了些照片。正好这时又堵车,等到回报社也将近7点。结果是误了点不提,事也没办好。

  有了第一次的失策,我出门前都会问老师:稿子内容侧重在什么?老师也会指导我照片基本构图——它有自己的思想。

  实习过程中,我感觉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太感性,容易落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套子。常常甲方诉说时,我会觉得:对啊,对啊,乙方怎么能这样啊,太不应该了。然后轮到乙方,我又会感觉:是啊,是啊。甲方才不该呢,做人太不厚道。而且我写出的东西,总是会有倾向性,会被诉说的主人公影响到。轮到刘老师改稿,看到她刷刷的改几下,稿子就变成了篇——既反映事实、又不带个人倾向的新闻了。鉴于这一点,我也很有必要再实习,单书本内容还很孤立的。

  确切地说,这次实习在技术上学到的不多。因为实际上,除去双休日,我就去了十来天。但是,其中一次,去市委大楼拿记者证,却大大地刺激及激励了我一把。我本以为拿完记者证,就可以回去,没想到,在里面值班的叔叔也是大学教师。后来,那位也是新闻系老师的叔叔,拉着我一块聊天。虽然有些紧张,但想想,不就是聊天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老师询问了我些新闻写作的知识,问我消息的几种结构。在脑子里搜索,却发现居然不知道!这下更紧张了,得给财大新闻丢脸了……于是摇头请教老师,原来就是写作里讲的“金字塔、倒金子塔”等等。恍然大悟,这些我都是知道的,只是对不上号……

  通过和市委的老师聊天,我更加确定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浅薄。一个学新闻的人连消息、通讯都掂不清;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做不到“写起来不假思索”,还算什么学过新闻!你出去后,能力都没,又何来竞争力!

  现在觉得,新闻哪里无学了。新闻大大的讲究,在学校得好好训练,能够以后看到事情就有想法、提起笔来就能写。如果有些专业是培养专才,那我们新闻肯定是培养既博闻强识、又对“新闻学”这一专业有深刻认识的人才——也就是传说中的“丁字”型人才。

  还记得喻老师那天带我们去江西日报社办理寒假实习手续,我看到平日里形象那么高大的老师给报社的主任点烟,心里怪不是滋味的。我还真的天真地以为:只要喻老师一句话,咱想去哪实习就去哪!原来老师在背后给我们攻关,没我想象的那么轻松。老师,辛苦了!谢老师。

  后来自己去报社实习的时候,才发现,很多学校新闻学生,都是大三、大四才出来实习,于是又开心了。还是我们老师好啊,未雨绸缪。哈哈。但同时也后悔,我大一干什么去了。

  现在想想,我好像还写不出像样的新闻稿……只是,老师现在不教我们了,所以,今后我只能参考书本和主动请教班里同学了。实习报告酝酿了一个星期,发现还是想不出个样子来!就应了心得里的那句“等等吧,等我准备好了就开始!”很后悔,老师教时,我没好好学以及主动问。不过,还好,现在会努力的。

  一块实习时,杨x给了我挺大启迪:平日里一个小姑娘,但一拿起电话,立刻感觉到她那种绷紧了的专业精神。总是听说,每一大事件的完成,总是由平日里,那些看似无关联又细微的末节促成的。20xx年的寒假实习,对于我,很有可能就是如此的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