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校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汇报材料(4)

时间:2021-08-31

  二、健全制度,保障经费

  有了规划,还要制度规范来保证。为此,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郑利主任为总管理员、刘军主任负责培训指导)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各部门分别与教师签订信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每学期结束,校长对各部门信息使用、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而各部门分别对教师信息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这些制度,使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经费的落实也得到很好的保证。学校争取镇教育指导中心支持每年逐步加大在信息技术软硬件上的投入,这些经费用于添置电脑,更新设备,除了保证使学校最大班额与电脑外,学校还购置了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等,此外,每年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费用,学校也能在经费上得到保障。计算机教室的硬件设施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三、全员参与,资源整合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每个校园,计算机辅助各学科的教学更显示出更大的优势。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必须跟上,才能保证计算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时,整合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外教育的各类资源,则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学校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学校在考核、评优工作中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聘请名师、专家定期来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课,这些课大多是自制课件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效。由此激发了全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利用率达到了95%。

  教师在自制课件的同时注意与引进、购买、下载现成的正版的教育资源和开发资源相结合。如今学校拥有教师自制课件上百个。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整合教育资源,搞好二次培训,做到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