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县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2)

时间:2021-08-31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进展顺利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大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自20xx年、20xx年启动以来,逐步提高补偿比例,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通过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动态优化保障办法,确保了群众受益最大化和资金风险最小化。特别是20xx年率先在全毕节市成功试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轨管理的做法于20xx年被全市推广,统称城乡居民医保;20xx年6月,又在全省率先实行县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100%核补,鼓励中医非药物治疗,开展“先看病,后付费”工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凸现出“四大特点”:一是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群众健康的“保护伞”;二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成为群众家庭及社会稳定的“减震器”;三是凝聚了民心,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亲合剂”;四是“边缘人”医保有了可靠保障,成为外出务工人员随身携带的“幸福包”。《贵州日报》、《毕节日报》先后在头版头条以“大方县新农合创新民生答卷”为题报道了大方县新农合100%报销、100%覆盖、100%满意“探路子、作示范”的做法。20xx年12月3日贵州都市报在头版头条以“大方免费医疗试验”为题介绍了大方县开展城乡居民医保工作的典型经验。20xx年参保人数771924人(扣除划转双山新区人数),参保率为99.81%,与20xx年(99.79%)相比稳中有升。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细则》,大方县于20xx年3月起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由所属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和配送基本药物;20xx年11月1日起,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实施药物零差率销售,打破了以药养医的坚冰,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全覆盖。工作中,我们通过深入宣教培训,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规定,兑现村医每人每月917元补助,开展规范化药房建设,公示基本药物的品种、价格和服务承诺等措施,确保了群众基本用药的安全性和透明度。20xx年全县累计采购基药金额达5167.37万元,全年共为患者用药让利755万元,大幅减轻了群众就医用药负担。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一是筑牢服务阵地,全面强化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20xx年以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大方县累计投入1.8亿元,完成县人民医院一期工程建设,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水平,县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将于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县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将于年内正式开工;建成31所乡镇卫生院和332所村卫生室,设立了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服务功能和业务需要购置医疗设备,并按照需求逐年争取项目对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进一步筑牢了全县医疗卫生服务阵地,形成了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网底、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针对过去大方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的实际,以充实工作力量、全面强化培训、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充实县乡村三级服务队伍。县人民医院人员编制由原来的224人增编至750人,目前在编422人,聘用89人,实际在岗511人;县中医院人员编制由原来的154人增编至375人,目前在编265人,聘用128人,实际在岗393人;按照服务人口1.4‰的上限标准,将31所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由原来的462人增加至1161人,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定编25人,目前在编795人,聘用152人,实际在岗947人。近年来,采取公开招考、简易程序招录各医学类院校应届毕业生等方式,共公开招考录用1068人,初步缓解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按照各村(社区)人口数量及分布实际,规范设置村医654人。将政府定额补助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含年终考核合格一次性奖励1200元),加上省财政统筹解决月人均417元的基本药物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每人每月近1000元,再加上一般诊疗费补偿后,村医人月均收入大约在3000元左右,村医队伍总体上比较稳定。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等方式强化基层医疗卫生适宜人才培养。“同心助医工程”项目全覆盖式的适宜人才培训为大方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我们还借助卫生帮扶和对口支援平台,建立县带乡、乡带村的层级式驻点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采取帮助建立管理制度、完善诊疗技术规范、开展适宜技术培训和义诊活动等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传帮带,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同时大力抓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等工作,目前全县有全科医生26名,正在培训的有15名。

  三是健全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动力。近几年来,大方县借助“同心助医工程”项目,整体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和服务能力的同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路子的实施意见》、《大方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细则》等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强劲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举措。

  ——建立政府投入保证机制。建立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全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匹配资金。建立医改保障机制,对县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建设、紧急救治、公共卫生服务等及时给予专项补助;按规定配套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等专项经费;凡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医院发展方面的债务,经财政、审计部门清理锁定后,由政府财政逐年化解和偿还。建立人员全额保障机制,政府全额预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人员工资及村医定额财政补助,全额保障县级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费用,并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在职人员60%基本工资。建立发展保障机制,从20xx年起,在县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决定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用3至5年时间,大力发展卫生事业。

  ——完善村级组织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大方县村级医疗卫生组织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各村(社区)人口数量及分布实际,规范设置卫生室,并对卫生室的工作性质及任务、建设标准、组织管理、业务管理、考核及奖惩办法等进行了明确。牢牢依托公共卫生服务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两个载体,实行按级负责的绩效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为村医办理银行卡,依据各乡镇卫生院(防疫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各种补助和实施奖惩,逐步规范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性收入全额返还。50%用于单位发展,50%用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各机构可据实发放劳务费、值班费、加班费等),较好地保证了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不降低。

  ——完善竞争性用人机制。推行院长公开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层建设;放宽条件招录实用性人才,对乡村医生中达到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经考察合格,可直接录用为在编人员;对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者适当放宽本县统一公开招考条件,既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补充了实用人才,又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新招录人员三年内未取得工作岗位相应执业资格的,将视情况作待岗或解聘处理,健全了人员退出机制。

  ——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健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奖励办法。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奖励办法》,对首次获得或晋升执业资质者进行一次性奖励,奖励幅度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各基层机构可根据收入状况同步对具备执业资质者实施按月定额补助政策,补助标准为每月800元至1200元。

  ——建立民营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制定民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民营医疗机构相关政策,全县有民营医院39家,其中二级医院4家,开设病床1413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04人,其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293人,注册执业护士589人,其他卫技人员622人。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效开展

  各乡镇(社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均规范设置了公共卫生科,分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6个工作室,每个机构至少有3名以上专职公共卫生人员,建立起了规范有序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突出抓好以家庭妇女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培训和以学校学生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建立健康预约服务制度、编印健康教育处方和推行服务券、电话预约、进村入户等服务方式,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达到规定指标要求,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68万份,达到93%(按76万常住人口计算);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5.36%,孕产妇死亡率10.3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84‰,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为80.51%。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通过省级验收,为我们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取得了“入场券”。地氟病防治项目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在实践中“实行货币直补、项目户知情选择”等典型做法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全市及全省地氟病防治工作现场会先后在大方县召开。后期管理长效机制已经建立并进入常态化,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五)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实施

  大方县是全国首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之一。围绕医改的主要目标,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大方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财政补偿机制改革、编制管理等配套改革措施,为医改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明确功能定位。按照二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重点办好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确保群众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建立县、乡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大病县救治、康复到乡镇的格局。三是改革补偿机制。20xx年11月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今年3月19日起调整服务性收费标准,将调整提高的医疗服务费用列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不增加病人负担;推行“总额预付,按床日、按病种、按人头”付费方式,目前大方县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达56个,新农合门诊诊疗费用按人头付费,医保支付政策坚持向基层倾斜,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四是稳步实施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基层科室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成立县级医院管理委员会,作为县级医院管理的决策机构;正在上报成立县医管局,作为医管委的日常办事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及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五是大力提升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初步建成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房、血液净化中心等科室,中医院突出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积极打造以县中医院为龙头的中医服务平台,建成肿瘤内科、肛肠科、骨伤科等科室。六是强化人才培养。与南京解放军105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浙江温州医学院附一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对口支援关系和长期合作帮扶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到大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计划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公立医院45岁以下医务人员进行轮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