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汇报(2)

时间:2021-08-31

  二、科学编制规划,描绘生态建设蓝图

  根据上级有关生态建设的要求,结合碗窑乡实际,专门组织班子,20xx年编制完成了《碗窑生态示范乡建设规划》,并认真贯彻实施。20xx年开始编制《碗窑乡农家乐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使编制的规划既充分考虑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重要性,又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工作的关系,以确保我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三、广泛宣传发动,提高群众生态意识

  通过发放倡议书、悬挂横幅、召开广播会、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态立乡”的重要意义、目的及措施,并在学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程,从而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使生态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全乡上下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

  四、重在整治提升,建设优美生态环境

  我乡在生态建设工作上,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整治,形成优美生态环境。

  一是实施溪河塘整治工程。近年来,投资500多万元,对达河溪进行生态河道治理。构筑碗窑水岸生活。投资100万元,对井源口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投资100多万元,对全乡水塘进行了治理。

  二是实施绿化工程。从20xx年10月份开始,全乡开展“312”绿化运动。截至20xx年3月,种植白杨、楠木、红石楠、桂花等各类苗木31万株,绿化庭院110户,绿化通道135公里。今年要创建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2个衢州市级绿化示范村。

  三是实施卫生洁化工程。全乡11个行政村均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制度,设立了垃圾集中处理点,建造了公共垃圾池,配备了专职保洁员队伍。乡建成垃圾中转站,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在人口稠密且有公共空闲用地的地点建造了生态公厕,发动农户实行户厕改造。全乡新建造公厕24个,2461户农户开展了户厕改造,普及率98%。从而使集镇及村庄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20xx年在全市同类乡镇环境卫生每月评比中均名列第一。

  四是开展墓地整治工程。推广建设生态公墓,对20xx年5月至今的违规墓地进行绿化覆盖,绿化覆盖达到100%,有效避免“青山白化”现象。

  五是实施污水治理工程。在集镇范围内建立给排水管道10公里,乡建成污水处理池1个,容积达300立方米,省级整治村鹿来、碗窑村、府前村三个村共建成污水处理池6个,容积达750立方米。集镇农户污水排放处理率达到了85%以上。市级整治村溪下统一规划、施工、安装排污管,污水治理收益率达100%。

  六是开展矿山开采整治。抓住矿山开采换证的机遇,对全乡原有5座矿山进行封停,到目前为止,全乡已经没有矿山开采。同时对开采过的矿山进行绿化覆盖。

  七是关停污染能耗大的工业企业。先后关停了资源能耗大的鹿来砖厂,关停污染严重的江郎山林化厂(活性碳厂)和上江坝化工厂。严格杜绝污染高能耗企业进入本乡,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和旅游工艺品加工业。

  八是开展农业面源整治。通过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每公顷248公斤,农药使用强度为每公顷2.5公斤。深入实施811工程,推广生猪零排放技术,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治理。

  九是做好水资源保护。碗窑水库是江山市城乡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我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水源保护。一、加强山场管理,涵养饮用水源。目前已有水源经济林13300多亩。二、切实抓好库区环境污染源防治。根据环保部门有关规定,在水库水平面距离1公里内设定畜禽禁养区,并对原有养殖户完成搬迁。对近距离水源的居民驻地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库区水产养殖采用自然养殖方式,杜绝网箱养殖,严禁在保护区内炸鱼、毒鱼,确保水源安全。三、加大下山脱贫工作力度,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引导群众下山脱贫,减少库区居民数量,是减少生产生活对库区污染的治本之策。截止目前,已有152户496名库区群众异地搬迁,走出大山,不仅切实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还有效保护了水源环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