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局全民创业工作汇报(2)

时间:2021-08-31

  二、我市推进全民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当前我市全民创业形势,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创业氛围不够浓厚。

  目前,我市全民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打工的多,自主创业的少;小打小闹的多,迈大步创大业的少;等待观望的多,投身创业的少。与先进地区相比,最根本的差距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官本位的思想。把捧金饭碗,做官光宗耀祖作为人生追求的首选,想方设法往机关里钻,千方百计进行政事业单位。有的人为保官保位,往往是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存在书本位的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重文轻商的文化情结重,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不顾实际,不惜代价读大学,读书跳农门、读书求功名成为相当一些人头脑中的主导思想,还有一些干部受“唯书”观念的束缚,习惯于等政策、等文件、等试点,左右观望,坐失良机;存在农本位的思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观念一定程度存在,不少群众念乡惜土,满足于守住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总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怕吃苦,怕远行,怕嘲讽,怕风险。

  (二)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

  我市现有的民营企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我市大型企业仅酒业和三宁化工两家,仅占全市规模企业的1.5%;粗放型的多,科技型的少,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5.1%;面向本地的多,外向型的少,20xx年,全市出口企业1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2.5%。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2.5∶37.26∶51.49。

  (三)管理水平提升缓慢。

  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仍为家族式管理,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私营企业业主既当老板,又当会计,财务管理混乱。在生产管理上,由于多数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不高,档次较低。

  (四)创业平台不完善。

  首先,我市适合小型企业创业发展的条件不具备。经济开发区、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主要引进投资较大的工业项目,落户园区的企业动辄征地数十亩甚至数百上千亩,厂房大多上万平方米,而对缺乏资金的小型创业者,没有提供合适的低门槛平台。我市对重点项目大多采取了扶持政策,有的甚至一企一策,而对小企业、小项目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其次,商业场所分散,聚集效应差。市内现有的农贸、建材、服装等专业市场规模较小、承载能力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近几年,我市虽然对滨江夜市城等经营场所进行了规范,引进了妙尚等商业机构,但仍然难以满足需要。科技、物流、运输、商贸等新兴行业没有集中经营的平台,无法相互带动,形成规模效应。

  (五)对全民创业的研究、服务不够。

  迄今为止,我市尚未明确全民创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民创业的研究分析呈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有说服力的权威数据。目前,省、宜昌市促进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尚未出台实施,推动全民创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我市全民创业仍然以民众自发创业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各地各部门都很重视建设大项目、大企业,而对全民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相应的对策,使很多创业者在起步阶段就失去创业信心,很难做大做强。同时,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常因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大量缩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发展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