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家马泉艺逝世讣告(2)

时间:2021-08-31

  早在1986年,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曾在中国美术馆看过泉艺的个人画展后就被画面中苍凉悲壮的宏大气势所震撼,并深情地说:“泉艺继承和发展了徐悲鸿,悲鸿的事业后继有人!”。泉艺先生追求真理,追求理想,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民艺术家,他在任何时期都不随波逐流,他的成功即归于他横溢的才华和执着的追求,还有那非同寻常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韧性!

  泉艺先生的艺术臻此境界,与他自幼潜心师法画坛巨擎,是分不开的。他出身清苦,资质聪颖。自幼与马为伴,摸透马的形态结构,故举笔为马写传,便见神韵。从少年时代起,他沉迷于悲鸿大师、黄胄大师的画技,虽家境贫寒,但悲鸿先生、黄胄先生的画集,他见到必买,日久临摹,汲其精要,铭刻于心。他潜心研究国内外书画名流的精品佳作、艺术成果和西域历史文化及人文风情,在继承名家绘画技法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借鉴速描、油画、水彩、拓印等技巧,逐渐探索出自成一体的意象画法。

  “画马要以马为师。马从善如流而又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智慧勇猛,永不退缩,这正是西域各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缩影,实现人马合一,传承马背民族文化精髓,为时代龙马精神传神写照是我的人生追求。”这是泉艺先生的座右铭。为了体验生活,他深入大草原马背民族人民群众之中,感悟他们的人生真谛和品格魅力。他还以马为伍,翻山越岭画遍了伊犁马、顿河马、奥尔罗夫马、阿勒泰马、巴里坤马及蒙古马。借出国访问之际,对美国贝克斯西班牙马场、大峡谷印第安马场、日本北海道马场等作过详细研究考察。在草原写生,当他只面对一匹马画速写时,竟能够在一幅长手卷上画出上百种马的动态。而面对马群不停地走动,泉艺先生也必须随它们的动态的变化而不断地捕捉下一个动态的提前量,他笔下的百骏、百驼、及各种动物的长卷,就是靠这种方法完成的。他常以乌鲁木齐火车站、汽车站以及周边的村镇作为他的写生基地。往返于南北疆的维吾尔老人、姑娘、小巴郎,以及骆驼客、羊倌、马倌、斗鸡者、碰蛋者、卖纳斯者,卖颜料、奥斯曼、英吉沙小刀的老人、小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