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性侵的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首创“化学阉割”

  “化学阉割”始于美国,是对男性强奸罪犯注射一系列雌性荷尔蒙药物,致使其失去性欲,而首个引入“化学阉割”作为惩戒手段的亚洲国家是韩国。2008年,韩国首次提出“化学阉割”法案。2010年6月,韩国国会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了“对于以儿童为对象进行性犯罪者,为了防止重犯或习惯犯罪的预防和治疗法案”。2011年7月24日,韩国“化学阉割”法案正式生效。

  “化学阉割”法案自实施以来,受鉴定委托的共有34例。对此,韩国法务部保护法制课长李哲熙表态,扩大“化学阉割”可以预防性犯罪,以此更好地保护国民安全,因此法务部将积极协助进行精神鉴定并下达治疗命令。

  首例“化学阉割”于2012年5月25日实施,韩国一名朴姓强奸惯犯在庆尚北道一所监狱内被执行该项惩罚。该名男子从1984年至2002年期间,曾对4名未成年少女实施性暴力或性侵犯,即使入狱也不知悔改,每次出狱后两个月就会再次犯案。经医学鉴定,该名男子有性癖,性意识长期扭曲,为了根治其娈童癖犯罪行为,韩国法务部决定对其执行“化学阉割”。

  尽管实施“化学阉割”不会以物理切割的方式除去人体的任何器官,也不会让男性终生丧失生殖功能,但这项惩戒措施依然引发了争议。调查显示,韩国很多女性欢迎实施“化学阉割”,并对扩大到全部年龄性罪犯行为表示赞同。但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化学阉割”违反自然规律,更涉及人道、人权等问题,这可能会对罪犯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让他们产生反社会的心理倾向。

  德国

  “性教育课”始于幼儿园 教孩子说出“不,我不喜欢你亲近我”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遭性侵,德国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展了“性教育课”。孩子5岁时,幼儿园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最初的启蒙教育,如告诉孩子各个身体部位的名称、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罗列坏人骗小孩的伎俩等。讲故事的方式生动有趣,小孩子都听得进去,他们逐渐明白不能跟着陌生人走,不能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姓名,即使陌生人拿着小猫小狗的照片诱惑他们去玩耍,也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

  到了小学阶段,孩子们会接受生理卫生教育,按照规定,学校的性教育课程总教学时间为每学期两周。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会学习有关性的各个方面,如婴儿是怎么来的、怀胎十月是怎么回事、如何避孕、什么是谈恋爱、女孩子的生理周期等等。对此,德国联邦教育局还有统一“三件套”教材:一本讲解专业词汇,一本故事书和一本小册子。老师在课堂上分发这些阅读材料,并开设讨论课,布置课后作业。当地医院妇科的医生和护士也会被请到学校,为女孩子专门讲解月经、怀孕等专题,并回答孩子们的提问。

  德国的书店里有许多关于性教育的儿童画册,这些画册浅显易懂,非常受家长的欢迎,有的画册还再版了十几次。家长会和孩子一起来读这些画册,孩子通过学习知道他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个体要有直觉、感受和判断,对于不舒服的身体接触,他有权利对任何人说“不,我不喜欢你亲近我”,或者大胆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不愿意”。当孩子知道这种拒绝与礼貌和教养无关时,就不会害怕拒绝对方。画册里还有练习题,出题人设置了不同的场景,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做题,然后参照书后的正确答案。这种画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每个孩子的胆量都是练出来的,就像画册里告诉孩子的那样:“保护自己的第一步,是远离自己觉得不安全或感觉奇怪的人和事。”

  此外,德国有专门机构提供免费的热线电话,由专家回答家长的咨询。还有其他机构提供相关的培训课,鼓励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加,系统地训练孩子对成年人说“不”的勇气,引导孩子如何解决尴尬的场面,如何提高自信、培养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