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经济困难受助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摘要:

  近年来,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西部高校贫困生以农村生源为主,由于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贫困生感到生存及发展压力大。贷款人数多、贷款难及困难生认定难成为贫困生关注的焦点,也成为西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西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致力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存、发展问题。

  关键词:西部高校;贫困生;救助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使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不断增加。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经济困难家庭数量多,以省内农村生源为主。因此,西部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贫困生已经成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为了进一步全面了解和掌握西部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受资助状况,对全省10所高校的师生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设计。

  以甘肃省内经济困难大学生和参与学生资助工作的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共有xx名学生和xx名教师参与调研。其中,男生xx名,女生xx名。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受资助状况、对现行资助政策的认识和建议。

  三、调查分析。

  1、西部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1)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构成。在受调查的xx名困难生中,xx名学生为农村户口;xx名学生为城镇户口。

  (2)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最低生活费用(用餐费、生活用品和其他费用)。调查发现,约xx%的学生年平均消费在xx元左右,其余在xx以上。

  (3)经济困难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xx%的贫困生认为经济困难对自己的心理没有影响;xx%的贫困生认为经济困难给自己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动力,但不自卑;xx%的贫困生认为有些自卑,心理压力有些大;xx%的贫困生选择了其他。

  2、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受助现状。

  20xx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生的学费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在校的日常开支可通过“奖、勤、补、助”得到解决。

  (1)受助现状。

  xx%的学生接受过助学贷款,xx%的学生接受过各类助学金,xx%的学生接受过奖学金,xx%的学生参加了勤工助学岗位,约xx%的学生被减免学费。其中,xx%的学生表示所得的资助完全可以解决上学期间的经济困难,xx%的学生表示可以部分缓解,xx%的学生认为基本不能缓解其在上学期间的经济困难现状。

  (2)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资助的态度和满意度。

  ①经济困难学生对申请资助的态度。xx%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愿意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xx%的学生虽家庭经济困难但不愿向学校提出资助申请。其中,xx%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当要求经济困难学生提出资助申请。

  ②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3)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①资助体系中的问题。xx%的经济困难生认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范畴的认定不够准确;xx%的学生认为资助金额太少;xx%的学生认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培训和能力培养太少;xx%的学生认为勤工俭学岗位过少;xx%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申请困难;xx%的学生认为资助与学习成绩挂钩现象很严重。

  ②资助公平性问题。对于学校资助工作流程及机制的公开、公平、公正性,xx%的学生认为很公开、公平、公正;xx%的学生认为一般;xx%的学生认为基本不公开、公正、公平。

  四、对现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体系。

  20xx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专门出台《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为高校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供了有力指导。我省各个高校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当前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问题。调查中发现,相当部分经济困难生认为,有个别学生提供的信息存在虚假情况,甚至虚报信息;采集信息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问题。如何制订一套相对完备的困难信息指标体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困惑。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感到资助工作不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并将之体系化,建立有效、可操作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对目前和以后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都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这是实施有效资助的前提和基础。

  2、创建学生创业平台,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勤工助学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勤工助学岗位使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既解决了经济困难,又达到了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勤工助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积极争取社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实践空间。为经济困难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另外,相关部门可从高校实际出发,以创业大赛为起点,通过成立联盟、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注册大学生公司等各种方式为学生建立创业平台,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经济贫困学生的技能培训。

  经济困难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经济的匮乏、相对落后的文化和教育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来到大学校园后,由于地理文化环境的改变,大部分的经济困难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挑战。超过xx%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除了经济资助,他们需要得到的帮助是技能培训。因此,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技能培训是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生存能力的前提,而当前这方面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政府可为贫困大学生技能培训提供便利。同时,高校应结合实际探索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内容与方式。

  4、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问题。

  据调查,超过xx%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毕业季,他们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解决就业。就业压力大是当前毕业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然而,经济困难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竞争能力普遍较低,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困难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凸显出来。因此,如何提高经济困难生的竞争能力与就业率也是当前高校尤其要关注的问题。

  5、深化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经济困难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水平、文化和教育环境相对落后,人格缺乏充分发展和完善。进入大学校园后,要承受学习、经济、人际、特长等各方面的同辈群体心理压力。同时,学校和社会上一些善意的资助因实施不当也会给经济困难生造成心理压力。

  乐群性低、内向敏感、情绪不稳定、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被公认为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调查发现,xx%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需要心理辅导。

  因此,高校要在给予经济困难大学生一定经济支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建立特困生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合理调节情绪,改变不良认知;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加强宣泄心理教育;树立逆境成才的榜样激励他们。这些都是有效的处理方式。

  6、加大资助经费投入,优化资助科学管理程序。

  经济资助是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存性需要得到保障的重要途径,超过50%的经济困难学生认为,他们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经济资助。经济资助使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和基本生活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有助于促进他们安心学习。

  调查表明,36%的经济困难生表示助学贷款金额低,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61%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过程中手续太繁杂,需要进一步优化资助科学管理,简化资助、贷款程序。

  参考文献:

  [1]林贵忠,余国斌,刘洁珠,等。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研究。科技信息,2008(29)。

  [2]孟欣征。甘肃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研究调查报告:以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社会纵横,2009(10)。

  [3]钟央文,钱晓萍,毛宇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认定机制的再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8(0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