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联合今日头条在民政部发布首份《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每年走失老人约为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个走失老人案例发生。走失原因难以准确归类,但主要是迷路、老年痴呆和精神疾病。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巡视员、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表示,老年人走失日益成为显性问题,发布调查报告是希望更多人了解老年人走失的情况及问题,呼吁全社会更加关心、关注、关爱老年人。
调查报告称,根据调研测算,中国每年走失老人约为5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1370个走失老人案例发生。走失老人平均年龄为75.89岁,其中男性占比42%,女性占到58%,走失老人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并且75岁以上老年人走失比较高。走失原因难以准确归类,但主要是迷路、老年痴呆和精神病,同时不少救助站认为遗弃问题也开始凸显。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顾问专家、调查报告执笔人熊贵彬副教授介绍说,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约有25%的老人会出现再次走失。同时,调查报告数据也显示,走失老人中72%的老人大多都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调查报告还显示,我国老年人走失问题主要发生在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区,中小城市与西部农村是老年人走失的重灾区。
此外,调查报告还对如何防止老年人走失提出了相应建议。包括不同地域采取不同措施,例如在人口流出地,地方政府应协同社会组织准确评估当地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照顾状态,探寻各种防止老人走失的有效办法,如集体养老、农村社工服务、重点户照料等。打造全国统一的寻人网络平台、在全国救助站全面建立警务点,并连通警方的人口信息和户籍网络光缆,由驻站民警协助查找走失人员信息等。同时,报告还建议应当建立110和救助站的链接。调查报告认为,110作为一个报案求助信息平台,应该发挥更大的信息分流作用,将报警类信息和求助类信息进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