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青少年上网安全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2015年末,广东河源一中学女生找兼职做“淘宝刷单”被骗690元,找“淘宝”投诉遇假客服又被骗1600元。两个本不相干的骗子联手骗走了该女生2000多元。这样的诈骗案件在青少年群体中并不少见。

  “网络诈骗”首当其冲 不良信息严重影响青少年上网安全

  一份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未来网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联合发布的国内首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青少年遭遇网络威胁,其中电信诈骗和账号被盗最为常见,其次是个人信息资料被窃取。数据表明,仅2015年上半年,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24886起,其中,16岁以下青少年报案总数为1136起,占报案总数的4.6%。数据显示,网络诈骗影响范围向青少年群体进一步扩张。

  在今年4月19号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培育积极健康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六一”前夕,中青奇未公司联合未来网发布了国内首个青少年上网安全报告:《2016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报告通过了解当前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数量、类型,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网络安全意识,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上网行为习惯的认知,分析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和保障青少年上网安全的必要性,并研究如何为青少年构建安全上网环境。

  青少年上网以社交、娱乐为主 学习仅占上网时长8%

  “没办法啊,现在网络对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家长稍不留神、不加以控制,他就能沉溺其中,而且网络上的内容大部分对孩子的成长是无意义的。真的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环境,这样我们才会更放心地让孩子上网、从而借助网络去学习。”对于上网这个问题,李先生一直非常紧张,他采取的是“设密”措施——把所有家中能够上网的设备都设上密码。

  《白皮书》中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接触和使用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类型也越来越多。其中,青少年上网以社交/娱乐为主,学习时长仅占整体上网时长的8%。在小学生中,游戏是被使用最多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达40%。而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社交/聊天是被使用最多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使用比例是66%。

  无限制、零门槛造成网络乱象 八成青少年接触过不良信息

  今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直播平台乱象进行了报道,报道指出,现在一些直播平台对于主播是零门槛进入,无需身份认证等环节,对未成年人也没有限制,其中一些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违法行为对青少年危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