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才荒”现象调查报告(3)

时间:2021-08-31

  三大比较优势彰显“活在基层也挺好”

  三四线城市、县城、小城镇吸引人才的比较优势何在?半月谈调查发现,被访者普遍认为在基层干事创业的总体环境向好,认同度最高的三大优势依次是:生活安居成本低(26%)、工作竞争压力小(24%)、向基层倾斜的政策好(23%)。

  生活安居成本低,是人们逃离一线大城市、选择基层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上海外来常住人口2014年为996.42万人,2015年为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首次出现负增长。仅以大专院校毕业生为例,因为在京沪难落户,压力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

  大城市的挤出效应,如高房价、高房租,让人才外流趋势加速。一线大城市就业竞争激烈,导致其吸引力大大下降。据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16年达到765万,2017年将达到795万。同时,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毕业生普遍认为“一岗难求”,竞争压力较大。

  放弃留在一线大城市就业的机会,换取成本低、压力小的生活,是“急流勇退的明智选择”;远离各种“大城市病”,给身心一个安顿之所,是不少人的考量。

  网友“青白”说:“我考的基层司法系统。我觉得在基层工作比在大城市心境更愉悦,比起湮没在大城市的滚滚车轮中,我更喜欢做基层的游鱼或飞鸟。”

  国家持续出台向基层倾斜的利好政策,则让基层创业就业的比较优势凸显。

  明确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退役士兵以及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为促进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国务院《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中组部、人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在2016年内密集出台,成为人们奔向基层寻找新空间的助推器。

  近期,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再次强调,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继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养老等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

  微信留言中,网友普遍反映,基层有很多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和蓝海,值得精心耕耘。网友“高文虎”说:“基层没有一蹴而就的大机会,但有扎实创业的小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