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社会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社会调查报告 篇7

  社会高速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大学,有人称他为象牙塔,也有人称他是半个社会。当今大学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我们大学生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吗???有些人自我定位不当,以至于毕业数年无法解决就业问题,也有人在大三便接到用人单位聘书,大展才华。大学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是否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此,我们设计了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问卷。本调查该我校法学院、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应用法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等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此,我们精心选择、恰当编排,制作调查问卷,科学合理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制作详细的数据统计与图表,最后制作调查报告如下:

  本问卷第一题为被调查人基本信息,被调查人78%为男生、22%为女生本问卷题型设计有如下特点:第五六九题为单选题(数据附表为饼状图),第二七八题为多选题(数据附表为条形图),第三四题是本问卷适应情况题型设计亮点(连环题),他是被调查人是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本问卷调查大学生对学校和对社会适应情况(就业、择业)。本调查数据分男生、女生分别统计,侧重分析男生女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异同。我将通过题型分类来介绍本次调查结果。

  第五题新生进入大学都要面对的问题,触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当今大学生是否应该加入各种组织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男生76%认为应该,24%认为不应该;女生72%认为应该,28%认为不应该。男生女生无太大差异。现在大学各种组织进行的如火如荼。大多数人选择投身其中来锻炼自己,但也有同学认为参加社团组织不会得到应有的锻炼,只是浪费时间。这就反映了大学应着力创建高水平社团组织,同学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组织、积极加入。

  第六题贴近大学生活且紧密联系社会。毕业首先面临的是就业,这是我们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社会适应能力最显著的外在表现。而当今大学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呢?男生35%大一、28%大二、17%大三、15%大四、5%未考虑;女生36%大一、8%大二、44%大三、4%大四、8%未考虑。如果前两项综合统计:男生有63%在大三之前开始关注,而女生只有44%。这说明男生的社会危机感更强!而女生有接近半数在大三时才开始关注。我们应该主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危机意识(尤其是女生),积极主动的锻炼这方面能力。

  第九题是本问卷对社会适应能力最直接的体现,针对性很强。从本题中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当前自我社会适应能力的定位。男生24%很好、64%一般、12%不好;女生24%很好、67%一般、9%不好。男生女生基本一致。社会需要的是出类拔萃的人,试想,70%的人都能升入大学,你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可以良好的适应社会,成就自我吗?当今大学生应该及早确立自己个性化发展道路,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24%的人认为自己这方面能力不好,这些人更应该关注与提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知道自己的不足固然可贵,更要弥补自己的弱势。

  第二题是关于大学生应该培养哪几种能力来适应社会。男生女生都认为学习知识的能力是最基本、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其次是社会适应能力,接下来是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这表明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七题是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如何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是本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外在表现。男生女生都认为应该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表明当今大学生正在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而不是一味等待。这是值得提倡的!其次,男生选择通过熟人介绍,女生选择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通过熟人介绍利用社会关系也是适应社会的好途径。值得关注的是,信息化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来适应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女生在这方面显然有前瞻性!

  第三四题是本问卷亮点且调查结果发人深思!在重要场合能不能很好的表现自我?男生66%能、34%不能;女生64%能、36%不能。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基本良好。在选择不能的同学中,女生100%尝试去改变而男生却有16%从未尝试去改变。这说明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具积极性、主动性。男生应加强这方面的认识,积极主动付诸实践。

  【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基本良好。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建议】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培养自己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