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3

  十多年来,广东省每年都要公布《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自20xx年起发布的《公报》显示,珠江流域及珠江口海域已经连续7年被列为“严重污染区域”;20xx年5月,广东省发布的最新《公报》指出,广东省珠江流域以及珠江口海域污染面积比20xx年增加12.33%。

  珠江是广东的母亲河,哺育着千万南粤儿女。珠江河在老人们的回忆中是多么的清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珠江象我国许多大江大河一样,难逃被高速污染的命运,江面垃圾漂游,江水黑臭油腻,20xx年度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多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亿多吨,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

  如今担负珠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在流域综合规划调查的79个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

  最新监测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无机氮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1、 污染原因

  广东省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开展得比较早,但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环保措施没跟不上,加上一些企业偷排超排污水,珠江污染几乎失控。1985年以来,富于水脉、航运便利的珠三角地区,随着大量外资的涌入,以及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崛起成为外向型出口加工业密集的“世界工厂”。这个面积仅1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创造了中国30%的对外贸易额。地处珠江流域的东莞是最具典型意义的城市。这座拥有32个镇区逶迤相连组成的城市,20年前还是一片盛产水稻、香蕉和荔枝的农村田园,而如今已靠外向型经济爆发式增长所带动,成为国际加工制造业名城。20xx年以来,东莞全市主要水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排放年均总量达到11.6万吨,为全省最高。现在,东莞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为4820万吨左右,只占该市污水总量的68.64%左右,比预期目标整整落后了10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东莞有很大一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入珠江了。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河流污染严重,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

2、 污染来源

  A、 工业废水。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

  B、 城市生活污水。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期间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加。

3、 污染对人体影响

  据统计,目前水中污染物已达2千多种(2221)主要为有机化学物、碳化物、金属物,其中自来水里有765种(190种对人体有害,20种致癌,23种疑癌,18种促癌,56种致突变:肿瘤)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人体成了有害元素的“聚居点”,最后使人体患病而死亡。

4、 水污染解决方法

  A、 实施完善广州市污水处理系统。

  B、 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项目上马,推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用水,减少废水产生量。

  C、 加强市区河涌整治。改变现有的雨污合流排水系统,逐步改为分流制。

5、 提高大家环保意识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狠下决心投巨资整治珠江,广州投入47亿元治水,其中32亿多元建污水处理厂,15亿元整治河涌。20xx年,珠江广州河段水质达到4类水质。 广州河段是治理重点使珠江水质日渐好转,基本消除了黑臭现象,最黑最臭的石井河都治理好了,就是很好的例子。最近三年开展的横渡珠江活动,使很多人增强了环保意识,珠江也越来越美丽。这一成绩有目共睹。

  在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护水源并提倡宣传保护珠江,倡导绿色低碳、环境保护应该是首要任务。除了政府加大治理河涌力度,严格整治污水排放量大的企业,更需广大的市民参与并治理,在学生乃至市民中间掀起环保理念的高潮,如学校板报,街头环保宣传等。

  广州的水环境治理现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成效,广州亦将越来越宜居,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遵循“控制源头、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实现广州市水环境的根本好转。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4

  一、水资源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市经济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许多大项目纷纷落地,我市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进一步凸显,针对目前我市水资源供需关系紧张,开采过量,水资源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对全市水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

  邹城市多年水资源总量5.3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9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5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属于水危机区。同时还存在着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心店—北宿—平阳寺—太平一带的邹西水源地和以唐村为中心的唐村水源地以及最近探明的九龙山水源地;而邹东山丘区虽然地表径流丰富,由于拦蓄工程少,现有工程又年久失修,可利用水资源十分匮乏。

  邹西水源地为第四系水,埋深一般在20~30米,年可开采量在0.64亿立方米,现年开采量为0.7亿立方米,目前已形成70多平方公里的超采漏斗区。地下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该地区有近8万亩的采煤塌陷地,分成许多小块互不相连,由于每块仅蓄积塌陷地单个流域降雨,年际变化大,保证率低,基本上为无源之水,无法满足工业用水需要。虽然我市最大的两条河流泗河、白马河穿越邹西地区,但由于两条河道污染严重,又因缺少拦截导流蓄积工程,大多数径流直接汇入南四湖。

  唐村水源地以奥灰水为主,埋深一般超过80米,储量大,水质好,经省水文三队勘探,每日可开采量为25.91万立方米。在上世纪已被确定为邹县电厂水源地,由于城区公共供水水源地锐减和用水量迅速增长等原因,市自来水公司、兖矿集团邹西社区、南屯煤矿等单位也纷纷到唐村水源地凿井取水,再加上当地农业灌溉用水,现日取水量近30万立方米,也处于超采状态。

  九龙山水源地地下水储量丰富,为山东省三大地下富水区之一,总储量达17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微山湖的蓄水量,该区没有明显和潜在污染源,地下水处于原始存量状态,但可开采量仍未探明。

  邹东山丘区总面积105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730多毫米,年均降水总量7.67亿立方米,形成地表径流2.31亿立方米。截止到目前,邹东共建成小(二)型以上规模水库84座,控制流域面积350.3平方公里,总库容1.6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1亿立方米,占地表径流量的30.7 %。由于东部山丘区地貌地形特点为中间高,四周低,呈“鏊子面”状,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水源变幅均较大,很难用作工业项目的水源地。据测算,每年约有1.6亿立方米的径流挟持着300万吨的土壤流向周边市县区,仅城前镇由戈河出境的径流就有5000万立方米。

  受地形地貌及水地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本市降水资源量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从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邹东年径流20~25万立方米/年,邹西年径流5~10万立方米/年),但由于东部储水条件劣于西部,

  地下水资源条件西部较东部有更大的利用优势,而邹东地表径流开发潜力相对较大。

  我市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且多系几场大暴雨形成。汛期6~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占年降水量的73.8%。地表水资源也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8%,从而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水情特点,所以本市抗旱防汛任务比较重。从另一个方面又说明邹东拦蓄地表径流的必要性。

二、水资源供需矛盾

  现已完建的邹县发电厂三期、里彦电厂扩建工程因在我市没有合适的水源,而不得不跨区域到微山县、兖州市取水,两企业日取水量在8万立方米。国宏化工一期50万吨甲醇项目、邹城市热电厂项目及邹县电厂四期项目日需水量在16万立方米。按西苇水库除险加固并与莫亭水库实现联合调度后日供水4.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日提供中水4万立方米计算,仅城区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每日尚缺7.7万立方米。

  随着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鲁南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华文化标志城立项建设,用水量将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邹城市目前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96亿立方米,根据《邹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我市社会经济各部门需水量预测,20xx年、20xx年分别为4.71立方米、4.97亿立方米,以现状可利用量为基数,分别缺水1.75亿立方米、2.01亿立方米。由此可见,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并将长期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基础作用,水利作为保障发展的基础物质,有力地支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急需加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配套率低,亟待维修

  我市水利工程大部分建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程老化和配套不全以及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工程作用的发挥和安全。尤其是蓄水和提水工程,受上述因素影响和水源质量影响,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地表水拦蓄能力低,供水水源结构不合理

  在我市东部山丘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修建地表水拦蓄工程的地形条件也较有利,开发潜力较大,而在西部地区也具有较好的引水提水的河流条件和蓄水条件(利用采煤塌陷地作为调蓄库容),但都没能充分利用。目前全市地表拦蓄能力提供的可供水量只有地表水资源量的34.4%,地表水供水量只占年供水量9.5%,地下水供水量占了90.5%左右,在目前地下水开采量中深层地下水已占到16.9%,在局部地区已造成地面沉降、开裂、地下水降落漏斗等水文地质环境恶化等后果。

  (三)供水水源地配置不合理,供用水源空间分布矛盾突出

  目前工矿用水水源基本上全是地下水,即使具有大量开发潜力的西苇水库,目前向国宏和热电厂日供水仅2万立方米。建国以来,我市曾在白马河流域建排灌站、提水站16处,设计总取水量7500万立方米,现在正常运行的仅剩1处(果庄排灌站),取水指标白白浪费,更谈不上引湖水向城镇和工矿区供水了。除自然因素原因外,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水源质量堪忧,严重影响水资源环境安全

  我市东部山丘区和西南低山区水资源质量较好。西部地区河流水体多属超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大沙河城区外以下断面的沿河地下水,受地表水体渗漏污染作用较大。

  由于个别企业用水排水管理不当,使得当地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如邹城市英克莱动力厂地下水已呈黄褐色,六价铬超标最高达50多倍。

  (五)农业用水量大,用水效率较低

  目前,农业用水(农田灌溉、农牧渔业)占全市各类用水总量的54.6%,该比例虽在全国用水结构中较为合理,但相对于我市社会经济结构来讲,还应尽一步优化。同时,在农业灌溉渠道方面,存在年久失修、工程老化、跑水、渗漏等问题。

  (六)工业用水增长快、需量大,用水效率有待提高

  我市目前工业用水较之九十年代初增长了一倍,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