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事业发展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三)改革时期

  1999年3月,根据《档案法》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确定的《县档案局、县档案馆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以下简称《编制方案》)经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县政府批准县档案局与县档案馆合并,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履行全县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种职能。2001年12月,中共县委批准了《县档案局、县档案馆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决定县档案局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对外挂两块牌子,这时全县档案工作领导体制恢复到由县委领导、县委办公室管理的格局,其机构列入县委机构序列,县档案局仍作为县政府的执法工作部门行使全县档案事业统筹规划、统一制度、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的职能。

  县档案事业在经历了起步创建、遭受挫折、恢复整顿过程之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2001年以来,在档案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研、开放、利用等方面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县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近年来,县档案馆大力整合全县档案资源,在不断丰富馆藏档案数量的同时,不断优化馆藏结构,积极进行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开展电子档案的接收工作,不断加速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对民生档案的接收力度,使馆藏民生档案数量由过去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管藏总数达120860卷件。

  二、面临的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档案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是无庸置疑的。但与其他行业发展速度相比,却拉开了一截,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档案观念意识与档案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在整个各项事业中,档案事业这一块仍未达到应有位置和认识,这与档案观念意识落后无不相关。提起档案,在不少人的意识中,认为是机要保密、不可公开的,或者只是官方的事,与大多数人无关;其二、对档案的丰富内容简单化。认为档案就是人的档案,不了解档案包括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不了解档案源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三、对档案的价值作用了解不深。档案的历史、凭证、信息价值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广泛作用于社会生活未被人们普遍认识;其四、档案的社会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不明显,而掩盖了档案的作用,认为档案只投入,没产出,导致不重视档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