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摘 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的一大难题。应届毕业生难就业问题存在多方面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社会原因等。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完善自身能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就业;薪金;社会地位;素养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在这个大学就业精英走向大众化的社会,大部分大学生仍然保持自身的优越感,在择业时考虑较多的是薪酬自我提升空间、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薪金等因素,而在自身能力、自我价值等方面考虑的不够,导致大学生职业和就业观念取向不合时宜,最终导致就业困难。

  2. 薪金要求较高。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盲目羡慕高工资、高福利。选择岗位的时候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目标性不明确更多关注的是薪金的高低、工作环境好坏,而忽视了升职空间、未来前景、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导致工作一段时间后缺乏动力与目标,出现怠工以及跳槽等现象。

  3. 目光较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部分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挑选岗位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精神。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二)社会原因

  1.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有些高校对就业工作不够重视,就业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未能贯穿大学四年,仅仅是毕业前的一种介绍形式,与社会脱节。“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这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户口成为就业的绊脚石。目前毕业生自主择业已经成为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困难。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中都遇到过“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很多大学生与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3. 社会舆论导向。现在很多家长及企业对软件、金融等行业盲目追风,而对农业、林业、养殖业不甚重视,导致大量农业类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相反走向销售等行业,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

  (一)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首先,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摒弃“天之骄子”的想法,从基层工作做起,从现实出发寻找自己的就业出路。其次,在如今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大超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高校改革

  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进行学科设置,并调整就业结构,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走向。另外,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实处。整体提高就业队伍的素质,定期对就业队伍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吸纳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教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

  (三)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推动作用

  首先,从政策法规入手,完善就业体系。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就业政策,消除职业歧视,规划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流动。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西部,投身基层就业,锻炼才干。同时,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吧,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一定可以妥善解决,大学生一定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军,一定可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可以通过其艺术感染力来渗透人们的心灵,在精神层次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心灵得到感化,思想受到教育。音乐能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高大学生智力、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

1调查目的

  为了能够清晰的了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剖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建议与意见,我们课题小组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我校(湘南学院)的全日制在校20xx-2013级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问卷有效率为87.5%。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向与当前大学生音乐素养研究现状,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问卷调查》。

3调查结果

  3.1基本情况

  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52.7%,女性占47.3%;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41.9%,大二占38.5%,大三占8.4%,大四占11.2%;专业抽样分布:医药占45.2%,理科占22.2%,工科占14.5%,人文占4.2%,社科占6.4%,其他7.5%。

  3.2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

  五线谱或简谱:222人(63.4%)的学生不会看五线谱或简谱,60人(17.1%)只能看懂简谱,68人(19.4%)都只懂一点点;

  擅长乐器:267人(76.3%)的学生不擅长任何乐器,83人(23.7%)有擅长的乐器,其中擅长吉他的占67人(19.1%),其他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占16人(4.6%);

  歌剧:310人(88.6%)的学生不能说出歌剧作品,36人(10.3%)能说出1-2部歌剧作品,4人(1.1%)能说出5部以上,其中,以《白毛女》、《图兰多》见多;

  戏曲剧种:67人(19.1%)的学生不能说出一个戏曲剧种,281人(80.3%)能说出1-3个,2人(0.6%)能说出4个以上,其中大多数人熟知的为京剧、昆曲、黄梅戏;

  音乐艺术形式:275人(78.6%)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73人(20.8%)能说出1-3种, 2人(0.6%)能说出4种以上,其中声乐、歌剧、戏曲出现度最高。

4调查分析

  4.1音乐基础知识匮乏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学生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普遍比较低,很多学生对著名歌剧、戏曲作品知之甚少;音乐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简单掌握一些相对容易的乐器,而对一些演奏技法难度较高的乐器基本不会。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应试教育,很多高校将办校的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建校规模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而不是看重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上课内容主要以是乐理与音乐欣赏结合的欣赏课,课程设置较为零散无规则,彼此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和音乐素质的提升考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反而弱化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2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古典、民族音乐无人问津

  调查显示,仅仅有2.9%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11.7%喜欢民族音乐,而流行和摇滚分别占有63.1%、18.0%的大比例。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很强娱乐性和大众性,歌词也多以爱情为主,比较贴近大学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与通俗易懂的歌词更是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它虽然没有培养审美情趣和深层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却可以激起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古典音乐具有深刻内涵,经历了时间的长久洗礼,是人类智慧结晶,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气质、思想深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有利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写照、风采特色的展现、文化的传承,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担当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的重任。

  4.3大部分大学生了解音乐方式单一

  调查显示,54.3%的大学生几乎不购买音乐CD、DVD等音像制品,不到半数的大学生通过观看演唱会接受音乐的熏陶。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了解音乐的方式单一,组乐队、自学乐器、参加音乐社团、观看音乐会的氛围很是淡薄,这种现象在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中尤为突出,这对于提高音乐素养机会本来就很少的大学生来说又失去了自主学习音乐的氛围,在这样淡薄的氛围下,也不利于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4.4大部分大学生尊重音乐多样化,追求健康音乐

  超过半数的学生能支持“超级女声”等音乐性选秀节目、“网络歌手”等新派歌手;同时,60.9%的学生认为音乐内容应该健康向上。由此看出当代大部分大学生接受能力强,能适应新时代产物,与时俱进,同时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点是当前现状的好消息,大学生尊重音乐的多样化,更有利于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课程,能更好地汲取不同音乐的特色,发展创造出新时代新音乐、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