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市场调查报告 篇6

  第九章资本市场监管研究报告

  一、研究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模式选择探究

  二、研究基础:经过本章学习了解到资本市场的监管模式分为分离模式和混合模式两种。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限制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的业务。在分离模式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各司其职,投资银行不能吸收贷款,商业银行也不能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中介、承销等业务;相反混合模式对两者业务没有任何限制。分离模式和混合模式两者各有优势和弊端。

  三、研究内容: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完善有效的市场监管是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各国对于资本市场监管模式不尽相同。 公平和效率是资本市场监管的终极目标,分离模式有益于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混合模式更注重提高市场的效率。分离型模式的优点:第一,能有效地降低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风险;第二,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业的专业化分工,凸现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本源业务的实质性区别,使其能各司其职,充分利用各自的有限资源,来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第四,分离型模式严格的分业经营,弱化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客观上降低了金融机构因竞争被淘汰的概率,从而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我国现状: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是分业监管模式。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进一步把证券和保险市场从人民银行剥离出来。20xx年初银监会的成立,是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当前模式缺陷:缺乏信息共享和行动的一致性;可能产生跨市场的金融风险;致使金融业创新乏力等。

  而分离模式运作中越来越限制银行的业务活动,会制约本国银行的发展壮大。为了加强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机构也日益转向多元化经营。资本市场新的发展趋势,迫使发达国家对资本市场监管的模式实行一系列重大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混合化的趋势。

  1986年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大爆炸”式的改革,使银行业可以从事其他业

  务,包括证券及其他投资等,极大地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发展。1997年成立了金融监管局,负责对银行、证券机构、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进行监管,标志着英国进入混合式监管模式。

  美国于1999年11月4日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止了实行了66年之久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结束了美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分业经营的历史,开始了全面混业经营。

  日本于1996年提出《金融体系的改革—面向20xx年东京市场的新生》,其目标涵盖了整个金融体制,力争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业务领域的互相准入。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本资本市场的管制也进一步放松。

  研究结果和启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处于深化改革关键阶段,新兴金融机构和业务不断涌现,需要应对新的环境形成新的体系。虽然各国国情各异,各国市场也不相同,但是还是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失败和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相结合以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根据以上研究和参考其他资料所得改善建议:

  1. 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下设监管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机构实行混合监管模式

  2. 建立系统、权威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

  3. 市场监管制度建设与市场发展同步进行

市场调查报告 篇7

  一、调研概述

  (1)调研由来 由于超市自有品牌商品在价格和品质上的优势很明显,小到纸巾、纸杯、面包、饮料,大到食用油和床上用品,品种繁多的自有品牌商品在零售市场悄悄蔓延。国内本土超市的自有品牌市场潜力巨大,同样面临这外来超市的竞争压力,我国超市自有品牌商品将以何种趋势发展,我国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哪、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所以对超市自有品牌商品消费者的认知情况调查十分有意义。

  (2)研究目的 本次的调研其目的是了解长春市内大型超市自有品牌商品的拥有情况,消费者对超市自有品牌的任职情况和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市场自有品牌在我国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超市自有品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

  (3)调研的基本说明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长春市内各个大型超市自有品牌,内容是了解其拥有情况和消费者认知购买情况,主要应用观察发和询问激发急需调研。时间是从6月30日到7月18日,小组成员有侯杰、贾冰雪、金嘉黎、陆璐、薛丽丽五人,均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在校学生。

  二、调研结论与建议摘要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超市主要品牌商品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相比之下外来大型连锁超市的自有品牌别本土的大型超市自有品牌做的要好。但总体来讲超市对自己的自有品牌商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超市自有品牌的认知度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本土超市要尽快壮大自己的实力,招揽自有品牌产品研发上的人才,积累实力和经验,扩大子的自有品牌商品找国内的销售量。尤其在自有品牌商品的宣传上要着重加大力度。

  三、调研成果分析

  1.文案调研成果分析

  (1)自有品牌渐成超市竞争法宝:自有品牌在国内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是做得好的还是像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屈臣氏等外资零售商。在国外,自有品牌能够占到销售的40%-50%,毛利率相当高,自有品牌将成为零售商最终的竞争领域。在国内自有品牌商品利润空间巨大,前景看好,国内有实力的大型超市要加大自有品牌商品的研发与销售抢夺这一利润。

  (2)自有品牌商品商机巨大:自有品牌商品的销售正成为连锁零售企业销售方式的'新趋势,将成为超市重要的利润来源,对于刚刚介入自有品牌商品销售的本土超市来说,发展空间广阔,蕴藏着巨大商机。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零售业利润增长有限的情形下,发展自有品牌成为商家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有效途径之一。一般商家都可以选择从那些消费频率较高、销售价格不高、市场份额较大的商品开始做起,这样利于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后,就会拥有一些固定消费人群。目前大多数本土连锁超市对自有品牌的开发仍处于尝试和萌芽阶段,这反映在超市中自有品牌商品数量不是很多,自有品牌涉及的品种所占比重比较小,销售量也不大,真正有了自有品牌效应的商家也不多。”据分析,一方面,与欧美的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还很短,本土零售企业的规模有限,还没有形成超级连锁,开店数量和经营规模上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的产品研发上缺乏人才、实力和经验,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简单的低端产品上。从研发到营销,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当零售商从研发做起,掌握了网点资源、市场信息、有效消费者等一系列资源之后,产品才会畅销。

  (3)中国超市自有品牌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连锁企业核心领导人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每一个连锁企业的核心领导人都会这样说:“我们非常重视自有品牌,自有品牌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是我们未来的核心利润所在,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国内连锁百强企业,设立独立的自有品牌发展部的很少,负责人素质不够,在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上与连锁企业其它重点部门相比很少。其次公司的核心领导人对自有品牌存在错误思想和认识。

  多国内连锁企业核心领导人认为自有品牌就是简单的在产品上面贴一张标签,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认为自有品牌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太多投入,因为当前状况下就有不错的收益!还有一部分核心领导人认为建立品牌需要大笔的资金,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连锁企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还有一部分连锁企业的核心领导人宁愿花费几十万、上百万引进一个优秀的店长、采购总监,也不愿意花十多、二十万引进一个品牌经理!在这样的思想下,做好自有品牌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